《祝英台近》

时间: 2025-01-08 20:03:14

掩金觞,横玉箸,生怕别离又。

听到骊驹,还是絮飞骤。

惯消车毂牵魂,鞭丝摇梦,对残月、晓风杨柳。

断肠后。

凭问此度分襟,重泉尚知否。

飘瞥灵衣,天半枉回首。

早知槿艳无多,便应日日,向纸阁、芦帘厮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掩金觞,横玉箸,生怕别离又。
听到骊驹,还是絮飞骤。
惯消车毂牵魂,鞭丝摇梦,对残月晓风杨柳。
断肠后。凭问此度分襟,重泉尚知否。
飘瞥灵衣,天半枉回首。
早知槿艳无多,便应日日,向纸阁芦帘厮守。

白话文翻译:

轻轻合上金杯,横放玉筷,生怕再度别离。
听到骊马的声音,还是那纷飞的柳絮。
习惯了车轮牵动的思念,马鞭轻摇着梦境,面对残月、晨风和杨柳。
在断肠之后,问你此时的思情,重泉是否仍然知晓。
飘渺的衣衫,天空一半无奈地回首。
早知花开花落无多,便该日日在纸阁和芦帘之间守候。

注释:

  • 金觞:金制的酒杯,象征美好与珍贵。
  • 骊驹:指黑色的马,寓意快速与远行。
  • 絮飞骤:形容柳絮飞舞的急促,带有离愁的意象。
  • 车毂:车轮,表示行走与离别。
  • 鞭丝:马鞭的鞭子,象征着梦境的牵引。
  • 重泉:指重重的思念之泉,暗示情感的深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之琦,清代诗人,以书画闻名,诗风清丽婉约,常表现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离别与思念情感。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周之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无奈与思念。诗中“掩金觞,横玉箸”开篇即营造了一种失落的氛围,金杯与玉筷象征着珍贵的回忆,然而这些美好的时光却因离别而显得格外脆弱。接下来的“听到骊驹,还是絮飞骤”则将离别的情景具象化,骊马的响声与柳絮的飞舞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那种迫切而又无力的等待。

“惯消车毂牵魂,鞭丝摇梦”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对往昔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无奈,车轮的转动仿佛带走了心中的思念,而马鞭轻摇则暗示着梦境中那一份渴望与期盼。接下来“凭问此度分襟,重泉尚知否”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重泉的象征让人不禁思考,是否还有人知晓这份情感的深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深厚的情感渗透,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无奈。周之琦通过精炼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将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通过“掩金觞,横玉箸”表达内心的不舍。
    • 第二联通过“听到骊驹”和“絮飞骤”的对比,展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 第三联“惯消车毂牵魂,鞭丝摇梦”则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第四联“凭问此度分襟”是一种对情感的追问,表达了孤独与无助。
    • 最后一联“早知槿艳无多”则是对短暂美好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骊驹”和“絮”比喻离别与思念。
    • 拟人:如“鞭丝摇梦”赋予非生命物体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格律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体现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意象分析:

  • 金觞、玉箸:象征美好的回忆与珍贵的时光。
  • 骊驹:象征离别与远行,带有急促的情感。
  • 柳絮:象征离愁,轻盈却又无奈。
  • 残月、晓风:象征孤独与思念,具有凄凉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掩金觞,横玉箸”中的“金觞”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酒壶
    C. 诗卷
    D. 玉器

  2. 诗中提到的“骊驹”象征了什么? A. 美好
    B. 离别
    C. 梦想
    D. 财富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周之琦的《祝英台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周之琦更侧重于对过去的怀念,而李清照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与意象的运用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周之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