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秋莲》
时间: 2025-01-20 00:36: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流一望,数阑珊几朵,馀香犹冽。
水国炎氛原不著,一种芳心冰雪。
冷处逾清,描来益澹,影伴苍葭月。
帘垂池上,繁华依旧凄切。
试看落落疏疏,波光掩映,画舫笙歌歇。
消受湖天风露净,越觉美人幽绝。
翠盖将欹,红衣半褪,柳岸残蝉咽。
西亭秋早,梦回应自凉彻。
白话文翻译:
在河边远望,几朵稀疏的秋莲,余香仍然清凉。
这个水乡的炎热气候本不适合生长莲花,但我内心却如冰雪般纯洁。
在冷清的地方更显得清澈,描绘的景色愈加苍白,月影伴随着芦苇摇曳。
帘子垂在池边,繁华依旧,只是凄凉。
看看那稀稀落落的莲花,波光闪烁,画舫上的笙歌也歇了。
在清风露水的洗礼下,愈加觉得美人幽静绝伦。
翠绿的盖子微微倾斜,红衣半褪,柳岸上的蝉鸣显得格外凄婉。
西亭的秋意早已来临,梦中回应的已是凉意透彻。
注释:
- 阑珊:稀疏的样子,形容莲花开得不密。
- 余香犹冽:指残留的香气依旧清冽。
- 水国:指水乡,通常指江南地区。
- 芳心冰雪:比喻内心清纯无瑕。
- 苍葭月:苍葭即芦苇,形容月光下的芦苇。
- 繁华依旧凄切:繁华的景象依然存在,但却显得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琏,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
创作背景:
《百字令 秋莲》创作于秋季,正值荷花凋零之际,诗人通过对秋莲的描写,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百字令 秋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塑造出一个充满秋意的水乡景象。诗人以“临流一望”开篇,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而又略显凄凉的秋季环境。莲花的稀疏与清香,象征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诗中多次提到“冷”、“清”、“凄切”等词汇,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寂。
诗人用“水国炎氛原不著”表达了对不适合生长莲花的环境的反思,暗示着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能够找到一种纯净的美。后面提到的“波光掩映,画舫笙歌歇”,则让人感受到水乡的繁华与宁静交替,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往昔的故事。
最后两句“西亭秋早,梦回应自凉彻”,则将情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人对秋天的早到感到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莲的美丽,也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流一望,数阑珊几朵,馀香犹冽:在水边远望,几朵秋莲稀疏,余下的香气依旧清冽。
- 水国炎氛原不著,一种芳心冰雪:水乡的炎热气候本不适合莲花,但我的心却如冰雪般纯洁。
- 冷处逾清,描来益澹,影伴苍葭月:在冷清的地方显得更清澈,描绘的景色愈加苍白,月影伴随着芦苇摇曳。
- 帘垂池上,繁华依旧凄切:帘子垂在池边,繁华的景象依然存在,但显得凄凉。
- 试看落落疏疏,波光掩映,画舫笙歌歇:看看那稀稀落落的莲花,波光闪烁,画舫上的笙歌也停止了。
- 消受湖天风露净,越觉美人幽绝:在清风露水的洗礼下,愈加觉得美人清幽绝伦。
- 翠盖将欹,红衣半褪,柳岸残蝉咽:翠绿的盖子微微倾斜,红衣半褪,柳岸上的蝉鸣显得格外凄婉。
- 西亭秋早,梦回应自凉彻:西亭的秋意早已来临,梦中回应的已是凉意透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芳心”比作“冰雪”,表达内心的纯洁。
- 拟人:描绘景物时,赋予其情感,如“波光掩映”表现了水面的灵动。
- 对仗:整体结构整齐,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秋天水乡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面对秋天凉意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时光流逝中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莲: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美好,寄托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
- 水国: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独特气质。
- 苍葭月:表现出月光下的宁静与清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数阑珊几朵”指的是: A. 许多莲花
B. 几朵稀疏的莲花
C. 没有莲花 -
“芳心冰雪”体现了诗人的: A. 热情
B. 纯洁
C. 忧伤 -
诗中所描述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
-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熊琏的《百字令 秋莲》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秋天的意象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情感的细腻,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熊琏则更强调自然景物的清冷与孤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熊琏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美学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