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北晚步》

时间: 2025-01-04 13:13:38

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

三叉古路残芜里,一曲清江淡霭中。

外物已忘如弃屣,老身无伴等羁鸿。

天寒寂寞篱门晚,又见浮生一岁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舍北晚步
作者:陆游 〔宋代〕

漠漠炊烟村远近,
冬冬傩鼓埭西东。
三叉古路残芜里,
一曲清江淡霭中。
外物已忘如弃屣,
老身无伴等羁鸿。
天寒寂寞篱门晚,
又见浮生一岁穷。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炊烟中,村庄远近交错,
冬季里,傩鼓声在田埂的东西两边回荡。
三叉路口的古道荒草丛生,
一曲清澈的江水在淡淡的雾霭中缓缓流淌。
我已忘却世俗,如同丢弃鞋子般无所谓,
老年人独自无伴,像羁绊的鸿雁在等待。
天寒夜静,篱笆门外已是黄昏,
又一次看见,浮生已是穷尽的一年。

注释

  • 漠漠: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 炊烟:从村庄中升起的烟,表示人们在做饭。
  • 傩鼓:一种民间乐器,通常在节庆时使用,象征欢乐与庆祝。
  • 三叉古路:三叉路口的古道,代表着迷失与选择。
  • 清江淡霭:清澈的江水与淡淡的雾气,构成了宁静的自然景象。
  • 外物已忘如弃屣:已忘记世俗的事物,如同丢弃鞋子般轻松。
  • 羁鸿:无家可归的鸿雁,象征孤独和流浪。
  • 浮生一岁穷:人生如浮云一般,转瞬即逝,岁月匆匆,已到穷尽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学庵主,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民族的屈辱,作品多反映其爱国情怀与个人遭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诗人在岁月流逝中感受到孤独与无奈,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故乡、自然的深切眷恋。

诗歌鉴赏

《舍北晚步》是一首描绘乡村黄昏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漠漠炊烟村远近”以“炊烟”引入,营造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田园氛围,随后“冬冬傩鼓”又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显示出乡村的欢快与传统。三叉古路的描写则带出一种凄凉感,仿佛暗示着人生的选择与困境。

诗中“外物已忘如弃屣”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与淡泊,进入老年后的他,更加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最后两句以“天寒寂寞篱门晚”收束,突显出孤独的深沉,伴随着“又见浮生一岁穷”的感慨,诗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索,体现了陆游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漠漠炊烟村远近:描绘了村庄的宁静与朦胧的氛围。
  2. 冬冬傩鼓埭西东:傩鼓声打破了宁静,增加了生活的气息。
  3. 三叉古路残芜里:古老的路口显得荒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选择的艰难。
  4. 一曲清江淡霭中:清江的声音在淡淡的雾霭中流淌,反映出自然的美丽与静谧。
  5. 外物已忘如弃屣:诗人已对外界事物毫不在意,表现出内心的超然。
  6. 老身无伴等羁鸿:表现出老年的孤独与无助,像被困的鸿雁一样。
  7. 天寒寂寞篱门晚:黄昏时分,天寒地冻,显得格外寂寞。
  8. 又见浮生一岁穷:感叹人生的短暂与匆忙,再次意识到生命已走近尽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外物已忘如弃屣”来比喻对世俗的毫不在乎,增强诗意。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冬冬傩鼓埭西东”,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表现了对生活的思索、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的深切体会,展现了陆游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炊烟:象征温暖、生活气息和家乡。
  • 傩鼓:代表传统文化与欢乐。
  • 古路: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选择。
  • 清江:表达自然的宁静与流动。
  • 羁鸿:象征孤独与无依无靠的状态。
  • 浮生:代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傩鼓”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舞蹈
    C. 一种节日

  2. 诗中的“外物已忘如弃屣”意指:
    A. 忘却世俗
    B. 忘却亲人
    C. 忘却金钱

  3. 诗人通过哪种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
    A. 炊烟
    B. 茂密的森林
    C. 寂寞的篱门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舍北晚步》王维《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但陆游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多了几分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