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北地王谌》

时间: 2025-01-04 10:50:31

何物谯周口似簧,几年汉帝手牵羊。

纷纷蜀土祠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物谯周口似簧,
几年汉帝手牵羊。
纷纷蜀土祠诸葛,
香火曾分北地王。

白话文翻译:

这是什么东西像谯周的口似簧?
几年来汉帝亲自牵引着羊。
纷纷的蜀地上,祭祀诸葛亮的祠庙,
香火曾经分给北地的王谌。

注释:

  • 谯周:谯周是汉朝的一个著名人物,以口才出众著称。
  • 口似簧: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
  • 手牵羊:汉帝刘秀曾经用“牵羊”来象征对百姓的关爱,表明他亲政的决心。
  • 蜀土:指的是蜀汉所在的地方,即今天的四川地区。
  • 诸葛:指诸葛亮,蜀汉的丞相,以智谋著称。
  • 北地王:王谌是东汉末年及三国初期的一个王者,曾在北方有一定的影响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生卒年不详),字子远,号少逸,一作少逸子,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咏史诗闻名。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常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南方政权的建立与稳定,历史的兴衰交替让诗人思考历史的教训与人物的影响。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咏史下·北地王谌》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历史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思考。开篇通过“何物谯周口似簧”引入,使用比喻的手法,将谯周的口才与王谌的权谋相提并论,暗示王谌在政治上的口才与智慧。接着提到“几年汉帝手牵羊”,不仅表现了汉帝(刘秀)对百姓的关怀,也反映了王谌在历史中的重要角色。诗中提到的“蜀土祠诸葛”,则强调了诸葛亮作为蜀汉的象征,其地位的崇高与影响力的深远。最后一句“香火曾分北地王”则点明了王谌在历史中的遗留与影响,表现出历史的延续性与人物的影响力。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深沉而富有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反思。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具文学美感与历史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物谯周口似簧:开头提出疑问,设问引发读者思考,是何物如此能言善辩,暗指王谌。
  2. 几年汉帝手牵羊:提到汉帝的仁政,暗示王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3. 纷纷蜀土祠诸葛:说明蜀地对诸葛亮的崇敬,反映了历史的多元性。
  4. 香火曾分北地王:总结王谌的历史地位,强调其影响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口似簧”比喻为口才出众,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三、四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与引述,表现了历史的深邃与人物的复杂,强调了历史对现实的影响,以及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谯周:口才与智慧的象征。
  • 汉帝:仁政与关怀的象征。
  • 蜀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化身。
  • 北地王:权力与影响力的代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谯周”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唐代
    B. 汉代
    C. 宋代

  2. 诗中提到的“蜀土”主要是指哪个地区? A. 北京
    B. 四川
    C. 河南

  3. “香火曾分北地王”中“香火”指的是什么? A. 财富
    B. 祭祀的香火
    C.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秋夕》 - 杜甫:同样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但更偏重于个人情感。
  • 《赤壁》 - 杜甫:通过历史事件表现对英雄的怀念,主题相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