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光武祭遵》

时间: 2025-01-06 04:34:55

东山纪律久无闻,钲鼓才鸣玉匣尘。

牧野再逢诸葛亮,两阶重见祭将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山纪律久无闻,钲鼓才鸣玉匣尘。
牧野再逢诸葛亮,两阶重见祭将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东山的纪律已经很久没有听闻,直到钲鼓声响起,玉匣的尘埃才被唤醒。在牧野之地,再次见到了诸葛亮,而在两阶之上,重温了祭奠将军的仪式。

注释:

  • 东山:指的是东山再起,常用来比喻重新获得权力或地位。
  • 纪律:指的是治军的法则或规范。
  • 钲鼓: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祭祀或庆典。
  • 玉匣:指盛放珍贵物品的匣子,象征尊贵。
  • 牧野: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地,诸葛亮曾在此地出战。
  • 两阶:指古代祭祀场所的阶梯。

典故解析:

  • 东山再起:源于东晋的王导,后泛指有志之士在经历挫折后重新崛起。
  •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智慧和忠诚著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人,诗歌作品多反映历史和社会现象,风格严谨。
  • 创作背景:诗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关,强调历史人物的影响力与精神的延续。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厚重感,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开头提到“东山纪律”,即隐喻历史的变迁与纪律的失落,通过“钲鼓才鸣玉匣尘”的描写,表现出一种久违的盛况与仪式感,仿佛是对英雄的召唤与重温。在“牧野再逢诸葛亮”的句子中,诗人将历史与现实交织,仿佛在说,智慧与忠诚的精神依然在当下指引着人们。最后的“祭将军”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与追思。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智慧的倾慕,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山纪律久无闻”:指东山的纪律(精神)已久未被传颂,暗示当时政治的混乱。
    • “钲鼓才鸣玉匣尘”:乐器响起,象征着历史的回响与重现,玉匣的尘埃暗示被遗忘的历史。
    • “牧野再逢诸葛亮”:牧野是历史上的重要战役地,再次提及诸葛亮,表现出对其智慧的敬仰。
    • “两阶重见祭将军”:重温祭奠的仪式,体现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山纪律”与“钲鼓才鸣”,形成了整齐的对称感。
    • 象征:玉匣象征着珍贵的历史与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敬仰,表达了对忠诚、智慧的赞美,反映了历史对当代的影响与启示。

意象分析:

  • 东山:象征重新崛起的希望与力量。
  • 钲鼓:代表着历史的声音与纪念仪式的庄重。
  • 牧野:历史的战场,象征着英雄与智慧的交汇。
  • 将军:象征着忠诚与牺牲,代表着历史人物的崇高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东山纪律”指的是: A. 纪律的失落
    B. 东山的风景
    C. 战场的纪律
    D. 宗教仪式

  2. 诗中提到的“钲鼓”主要象征: A. 战争
    B. 祭祀的仪式
    C. 音乐
    D. 古代乐器

  3. “牧野”是指: A. 一个城市
    B. 一场战役
    C. 一个国家
    D. 一位诗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表达历史与情感方面的异同。王安石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陈普则通过历史人物表达对英雄精神的崇敬。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三国演义》

以上内容全面涵盖了《咏史上·光武祭遵》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