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郭林宗》

时间: 2025-01-06 04:32:27

饯郭林宗数千两,哭陈太丘三万人。

河上纷纷皆折角,不如一一是黄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上·郭林宗
作者: 陈普 〔宋代〕
饯郭林宗数千两,
哭陈太丘三万人。
河上纷纷皆折角,
不如一一是黄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为郭林宗送行,耗费了几千两银子;
为陈太丘而哭泣的人,竟然有三万人。
在河上,争相折角的场面,
不如一个一个都是黄巾军。

注释

字词注释:

  • : 送别的仪式。
  • 数千两: 指大量的金钱,用来形容送别的盛大。
  • : 表示悲痛,表达对死者的哀悼。
  • 太丘: 指陈蕃,东汉末年著名的士人。
  • 折角: 形容河面上舟船相互碰撞、争斗。
  • 黄巾: 指黄巾军,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军队,象征叛乱和动荡。

典故解析:

  • 郭林宗: 郭林宗名郭攸之,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
  • 陈太丘: 陈蕃,东汉时期的士人,以忠义著称,后来被迫害致死。
  • 黄巾: 东汉末年,因黄巾军起义而引发的动乱,象征社会动荡、民生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仲明,号瞿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咏史诗,其作品常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表达个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反映了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郭林宗和陈太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诗的开头提到为郭林宗送别,数千两的银子,显示出送别的盛况和社会的富庶。然而,转而提到为陈太丘哭泣的三万人,暗示了社会对忠诚者的哀悼和对不公命运的控诉。河上的“纷纷皆折角”,象征着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不安,暗示着人们为利益而相互争斗的现实。最后一句“不如一一是黄巾”,则是对黄巾军的隐喻,表达了对社会动乱和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复杂,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揭示了忠义与背叛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饯郭林宗数千两”:开篇即用金钱的数量展现送别的场面,体现了对郭林宗的重视。
  • “哭陈太丘三万人”:对比郭林宗的送别,陈太丘的追悼人数庞大,表明其影响力与人们的悲痛。
  • “河上纷纷皆折角”:描绘动荡不安的局面,象征社会的混乱。
  • “不如一一是黄巾”:直接切入历史教训,表明不如勇敢反抗现状。

修辞手法:

  • 对比:郭林宗与陈太丘的送别与哀悼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社会的矛盾。
  • 隐喻:黄巾的提及象征着叛乱与社会动荡,反映出诗人的历史观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及对忠义者的怀念,体现了历史的沉重与教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郭林宗:象征着忠诚与才华的结合。
  • 陈太丘:忠义的象征,表达人们对正义的向往。
  • 黄巾:象征着反抗与动乱,反映社会的不安与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饯郭林宗”中的“饯”是什么意思?
    A. 欢送
    B. 否定
    C. 赞美

  2. “哭陈太丘三万人”中提到的人物是谁?
    A. 郭林宗
    B. 陈蕃
    C. 黄巾军

  3. “河上纷纷皆折角”中“折角”指的是什么?
    A. 争斗
    B. 和平
    C. 旅行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杜甫《春望》:描绘国家动荡,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对比:

  • 陈普的《咏史上·郭林宗》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但主题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后者则更为关注国家的未来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