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
时间: 2025-01-17 09:54:37意思解释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
原文展示
长裾间貔虎,遗庙盛攀登。
白羽三千骑,红林一万层。
元臣达幽契,祝史告明征。
抚坐悲今古,瞻容感废兴。
回风卷丛柏,骤雨湿诸陵。
倏忽烟花霁,当营看月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长裾飘动的武安君庙,庙中气氛热烈,人们纷纷攀登。白色的羽骑三千,红色的树林层层叠叠。元臣们在此相聚,共同达成心灵的契约,祝史则在此为征战的成功而祈祷。坐在那里,我感慨古今兴衰,瞻仰神像,感慨它的废弃与兴盛。回风吹动成片的柏树,骤雨则使诸陵湿透。转瞬间烟花散去,营帐中可以看见明月的升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裾:指长袍的下摆,象征着尊贵或地位。
- 貔虎:古代传说中的猛兽,象征勇猛。
- 白羽:指白色的羽毛,常用于形容骑兵的装束。
- 元臣:指元朝的臣子。
- 幽契:深厚的心灵契合。
- 祝史:负责祭祀的官员。
- 倏忽: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
典故解析
- 武安君庙:武安君即平原君赵胜,因其勇猛而被尊为神灵,庙宇供奉其像。
- 明征:古代征战中的祈祷,反映出古人对战争的重视和对胜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纶,唐代诗人,字士衡,号惭愧,晚号庐山居士。其诗风清新洒脱,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日,作者陪同侍中游览武安君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及对英雄事迹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诗歌鉴赏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庙景象的诗,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与英雄的追思。开头以“长裾间貔虎”描绘了庙宇的庄重与威严,接着通过“白羽三千骑,红林一万层”展现了气势磅礴的场景,既有视觉的震撼,也有对英雄事迹的敬仰。诗人通过“元臣达幽契,祝史告明征”展现了士人之间的情谊与历史的厚重感,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崇敬,同时也引发了对今古兴衰的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回风卷丛柏,骤雨湿诸陵”描绘了自然的变化,象征着历史的流转与时间的无情,进一步深化了诗中对历史的思考。最后一句“倏忽烟花霁,当营看月生”不仅画面感十足,还传递出一种人生无常的哲理,强调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自然的赞美,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裾间貔虎:描绘庙中神像威严,营造出一种雄壮的气氛。
- 遗庙盛攀登:人们对庙宇的崇敬,表现出人们对英雄的追思。
- 白羽三千骑:形象地表现出庙中士兵的气概,展现战争的盛况。
- 红林一万层:自然景色的壮丽,形成视觉上的冲击。
- 元臣达幽契:强调士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祝史告明征:对未来征战的祈祷,体现古人对战争胜利的重视。
- 抚坐悲今古:感叹历史的变迁,表达对过往的惋惜。
- 瞻容感废兴:对神像的观察引发对历史的思考。
- 回风卷丛柏:自然场景的描绘,象征时光的流逝。
- 骤雨湿诸陵:自然力量的强大,暗示历史的无常。
- 倏忽烟花霁:瞬息万变的景象,强调时间的飞逝。
- 当营看月生:在营地中欣赏明月,体现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长裾间貔虎”,将庙宇与猛兽比拟,增强了庙宇的威严感。
- 对仗:如“白羽三千骑,红林一万层”,形成了整齐的音韵美。
- 拟人:如“回风卷丛柏”,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了诗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武安君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英雄的敬仰,反映了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历史的交融,是对古代文化的深情回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武安君:象征勇猛与忠诚,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
- 白羽与红林:代表士兵的英勇与自然的壮美,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 烟花与明月:象征过往的繁华与当下的宁静,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长裾”指的是什么?
- A. 长袍的下摆
- B. 裙子
- C. 帽子
-
“白羽三千骑”中的“白羽”代表什么?
- A. 白色的鸟
- B. 骑兵的装束
- C. 云彩
-
诗中的“抚坐悲今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愤怒
- C. 感慨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写自然与人文交融,但更侧重宁静与闲适的氛围。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慨,但在情感上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