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七·金山寺化城阁)》

时间: 2025-01-01 12:52:53

南徐好,浮玉旧花宫。

琢破琉璃闲世界,化城楼阁在虚空。

香雾锁重重。

天共水,高下混相通。

云外月轮波底见,倚阑人在一光中。

此景与谁同。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定风波(七·金山寺化城阁)

作者: 仲殊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南徐好,浮玉旧花宫。琢破琉璃闲世界,化城楼阁在虚空。香雾锁重重。天共水,高下混相通。云外月轮波底见,倚阑人在一光中。此景与谁同。


白话文翻译:

南徐的景色真美,宛如浮玉一般的旧花宫。琉璃般的世界被琢磨得破碎,化城的楼阁悬浮在虚空之中。香雾重重地笼罩着这一切。天空与水面,交融在一起,高低相连。云外的月亮在波底显现,倚着栏杆的人正处在这道光影之中。这美景和谁共享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徐:指南方的徐州,风光旖旎之地。
  • 浮玉:形容如玉般美好的景象。
  • 化城:传说中的仙境,象征虚幻的境地。
  • 琉璃:一种华美的玻璃,象征奢华和虚幻。
  • 香雾:指飘渺的烟雾,增加了神秘感。

典故解析:

  • “化城”源自佛教典故,常指理想中的境界,象征超凡脱俗的美丽。
  • “月轮”指月亮,常用来象征清幽和明亮,常在古诗中作为意象出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命的思考,语言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金山寺的化城阁,诗人在此地领略风景,感受到自然与心灵的共鸣,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定风波(七·金山寺化城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仲殊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南徐好,浮玉旧花宫”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南方的美丽景色,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下来的“琢破琉璃闲世界,化城楼阁在虚空”则将现实与幻境交织,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香雾的重重锁住了景色,仿佛在提醒人们要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天共水,高下混相通”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展现了天与水的交融,象征着自然的一体化,反映出诗人对宇宙的哲学思考。而最后两句“云外月轮波底见,倚阑人在一光中”则将画面推向了高潮,暗示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与归属。全诗既有自然的美,又蕴含着哲理的深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人生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徐好,浮玉旧花宫:描绘南方徐州的美丽景色,浮玉象征着如玉般的美好。
  • 琢破琉璃闲世界:表达对琉璃般的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象征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化城楼阁在虚空:化城象征着理想的境地,楼阁仿佛在虚空中漂浮,暗示梦幻与现实的交织。
  • 香雾锁重重:香雾如同重重的锁,增添了神秘感。
  • 天共水,高下混相通:意境升华,天与水的交融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云外月轮波底见:云外的月亮在水波里显现,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倚阑人在一光中:人倚栏杆,处于光影之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浮玉,增强了诗的美感。
  • 对仗:如“天共水,高下混相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探讨了理想与现实、幻境与真实之间的哲理,鼓励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徐:象征南方的美好与富饶。
  • 浮玉:象征美丽和虚幻的境界。
  • 化城:象征理想与超越。
  • 香雾:象征神秘与梦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徐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2. “化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境界
    • B. 现实生活
    • C. 消逝的时光
  3. 诗中“云外月轮”意指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定风波》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仲殊与李白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李白的作品更富豪情壮志,而仲殊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