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三·渌水桥)》

时间: 2025-01-01 12:41:59

南徐好,桥下渌波平。

画柱千年尝有鹤,垂杨三月未闻莺。

行乐过清明。

南北岸,花市管弦声。

邀客上楼双榼酒,舣舟清夜两街灯。

直上月亭亭。

意思解释

定风波(三·渌水桥)

原文展示:

南徐好,桥下渌波平。
画柱千年尝有鹤,
垂杨三月未闻莺。
行乐过清明。
南北岸,花市管弦声。
邀客上楼双榼酒,
舣舟清夜两街灯。
直上月亭亭。


白话文翻译:

南徐的景色真好,桥下的渌水波光粼粼。
画着柱子的地方,千年来总有鹤飞翔,
而垂柳在三月的时节仍未听到黄莺的歌唱。
乐游已过清明时节。
南北两岸,花市中乐声悠扬。
邀请客人上楼,共饮美酒,
在宁静的夜晚,船只停靠在两边的明灯下。
直直地通向月光下的亭子。


注释:

  • 南徐:指南方的徐州,风景优美的地方。
  • 渌波:清澈的水波。
  • 画柱:装饰性的柱子,古代建筑的一种。
  • 千年:形容时间悠久。
  • 垂杨:指低垂的柳树。
  • :黄莺,一种鸟,象征春天的到来。
  • 行乐:享受乐趣。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节气,通常是扫墓和踏青的时节。
  • 榼酒:盛酒的器具,双榼即两壶酒。
  • 舣舟:停船的意思。
  • 亭亭:形容亭子高耸而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仲殊,字仲舆,号宝渔,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和诗歌,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仲殊游览南徐时,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活乐趣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定风波(三·渌水桥)》是一首描绘南徐美景及生活乐趣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方水乡的宁静与美丽。开头以“南徐好,桥下渌波平”引入,勾勒出一个宁静的水乡画面,渌水波光粼粼,突显了自然的清新与优雅。接着提到“画柱千年尝有鹤”,将历史与自然结合,表现出这一地点的悠久和文化底蕴。

而“垂杨三月未闻莺”则通过对比,暗示春天的迟到与对自然生机的渴望。诗人通过“行乐过清明”讲述人们的欢乐时光,进一步描绘出南北岸的热闹场景。最后,诗人邀请友人共饮美酒,搭配夜晚的灯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带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徐好,桥下渌波平:描绘南徐的美丽景色,水面平静如镜。
  2. 画柱千年尝有鹤: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自然中有鹤的点缀。
  3. 垂杨三月未闻莺:暗示春天未尽,生命的气息尚未完全复苏。
  4. 行乐过清明:提到清明节后,表达人们的游乐时光。
  5. 南北岸,花市管弦声:场景转向热闹的花市,乐声响起。
  6. 邀客上楼双榼酒:邀请朋友一起享受美酒,共度美好时光。
  7. 舣舟清夜两街灯:停泊的船只与街道上的灯光,增添夜的宁静。
  8. 直上月亭亭:最后描绘出通往月光下亭子的美好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丽的景色比作画作,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如“南北岸,花市管弦声”,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表现了文人闲适且高雅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水波:象征宁静与清新。
  • :象征长寿与高洁。
  • 柳树:象征柔美与生机。
  • 黄莺:象征春天与希望。
  • 明灯:象征温暖与指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徐”指的是哪一地区?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2. 诗中提到的“清明”主要是什么节日?

    • A. 中秋节
    • B. 春节
    • C. 扫墓和踏青的节日
  3. 诗中“舣舟”是什么意思?

    • A. 造船
    • B. 停船
    • C. 划船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仲殊的《定风波》与苏轼的《定风波》相似,均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苏轼的表现更为豪放,而仲殊则显得婉约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仲殊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