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独登多景楼)》
时间: 2025-01-01 11:22:17意思解释
定风波(独登多景楼)
原文展示:
花戟云幡拥上方。
画帘风细度春香。
银色界前多远景。
人静。铁城西面又斜阳。
山色入江流不尽,
古今一梦莫思量。
故里无家归去懒。
伤远。年华满眼多凄凉。
白话文翻译:
花戟和云幡在高处环绕着我。
轻风透过画帘,带来了春天的芳香。
银色的河流在眼前延展出远方的风景。
此刻人静,望向铁城西边又见斜阳。
山的色彩映入江水,流淌不息,
古往今来的一切如同梦境般难以思量。
故乡已无家可归,回去的心情懒散。
思念远方,眼前岁月满是凄凉。
注释:
- 花戟:古代一种装饰性武器,象征华丽的仪仗。
- 云幡:云彩般的旗帜,指代盛大的场面。
- 画帘:装饰性的帘子,覆盖着窗户。
- 银色界:形容水面如银般闪光,界限模糊。
- 铁城:指代某个具体的城池,象征坚固与沧桑。
- 斜阳:夕阳,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古今一梦:指历史与现实如梦般虚幻。
- 伤远:思乡之情带来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仲殊,字仲明,号南溪,生于北宋时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以工整的诗风和清新脱俗的意境著称。仲殊的诗歌常常融情于景,擅长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仲殊独自登上多景楼时,楼高而景美,诗人受到眼前景色的启发,触发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定风波(独登多景楼)》通过丰富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故乡思念的深切感受。开篇以“花戟云幡拥上方”描绘出盛大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宏伟的视觉效果,结合“画帘风细度春香”,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温柔里。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春天的生机与即将落幕的日落相对比,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银色界前多远景”一句,展示了诗人对远方风景的向往,隐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而“人静。铁城西面又斜阳”的转折,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沉思的气氛,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复杂情感。接下来的“山色入江流不尽”,通过山水的流动象征时间的无情,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最后一句“故里无家归去懒”,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生活中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花戟云幡拥上方:描写盛大的场面,表现出诗人身处高楼的气势。
- 画帘风细度春香:细致的描绘春风拂动画帘,带来春天的芳香,体现生机与美好。
- 银色界前多远景:借助水面反射,展示眼前的美丽远景,暗示希望与追求。
- 人静。铁城西面又斜阳: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沉思。
- 山色入江流不尽:山水交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尽的思绪。
- 古今一梦莫思量: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 故里无家归去懒: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缺失,传达出内心的惆怅。
- 伤远。年华满眼多凄凉:总结情感,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色入江流不尽”,将山水比作时间流逝的象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手法,比如“人静”和“铁城西面”形成对比。
- 拟人:通过“春香”,赋予春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时间流逝、故乡思念、人生感悟展开,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花戟:象征着繁华、荣耀,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渴求。
- 云幡:代表着自由与梦想,带有一种理想化的情感。
- 斜阳: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充满了感伤。
- 山水:象征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无常,连接着古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花戟云幡拥上方”中“拥”字的意思是: A. 包围
B. 支持
C. 拥抱 -
“年华满眼多凄凉”中的“年华”指的是: A. 年龄
B. 光阴
C. 事业 -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名作,表达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情感深沉。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定风波》均涉及思乡之情,前者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直白表达,后者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更为复杂的情感。
- 《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的晨曦与《定风波》中的斜阳形成对比,前者表现出对希望的向往,后者则更显沉重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对宋代诗歌的经典选编,了解仲殊及其作品的背景。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增强对古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