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六·多景楼)》
时间: 2025-01-01 13:37: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六·多景楼)
作者: 仲殊 〔宋代〕
南徐好,多景在楼前。
京口万家寒食日,
淮南千里夕阳天。
天际几重山。
莺啼处,人倚画阑干。
西寨烟深晴后色,
东风春减夜来寒。
花满过江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徐地区的美丽景色,楼前风景如画。京口在寒食节这一天,万家灯火熙熙攘攘;而淮南的夕阳下,千里江天一片辉煌。远处,山峦重叠,莺鸟在啼鸣,诗人倚靠在画栏上。西边的寨子,在晴天之后,烟雾弥漫,显得深邃;而东方的春风,带来了夜晚的寒意。最后,诗人描绘了满载花香的船只,缓缓过江。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徐:指的是江南地区,风景秀丽的地方。
- 寒食日:指的是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祭祀祖先的日子。
- 夕阳天:指的是夕阳西下时的天空景色。
- 莺啼:黄莺啼叫,表示春天的生机。
- 画阑干:栏杆上绘制的图案,诗人倚靠的地方。
- 西寨:指西边的村寨。
- 东风:春天的风,常象征温暖。
- 花满过江船:指装满花的船只,寓意春天的繁花似锦。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为了纪念介之推,后形成祭祖的风俗。
- 莺啼: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生机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殊,字希仁,号白云,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江南的秀美风光,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徐多景楼,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悟。诗中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节日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和谐。
诗歌鉴赏:
《定风波(六·多景楼)》是一幅生动的江南风景画,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南徐的美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前四句描绘南徐的自然风光,后四句则通过对人和景的结合,渲染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开篇“南徐好,多景在楼前”,简洁而有力,直接引入主题,展现了南徐的美丽风光。接下来的“京口万家寒食日,淮南千里夕阳天”则以节日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展现了节日氛围的热闹与自然景色的壮丽,营造出一种温馨的画面。天际的山峦和莺啼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表达出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渗透着一种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生活的感悟,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艺术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徐好,多景在楼前:简洁明了,点出南徐的美。
- 京口万家寒食日:描绘节日的热闹,设定了时间背景。
- 淮南千里夕阳天:展现广阔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开阔之感。
- 天际几重山:通过“几重山”引入远景,增强了空间感。
- 莺啼处,人倚画阑干:人景结合,渲染出悠闲的生活气息。
- 西寨烟深晴后色:描写雨后晴天的美丽,富有层次感。
- 东风春减夜来寒:通过自然现象反映出季节交替的微妙变化。
- 花满过江船:用意象点缀,表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天”将自然景象形象化。
- 对仗:如“西寨烟深晴后色,东风春减夜来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莺啼”,使生物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南徐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春天的赞美,渗透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徐:象征江南的美丽与繁华。
- 寒食日:代表传统文化与节日的温情。
- 夕阳: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莺啼:春天的代表,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 花:生命力与美的象征,传达春天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徐好,多景在楼前中的“多景”指的是什么?
- A. 人物
- B. 风景
- C. 事件
- D. 动物
-
京口万家寒食日中的“寒食日”是指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清明节
- C. 端午节
- D. 春节
-
莺啼处,人倚画阑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悠闲
- C. 激动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春天的江南美景。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的作品,展现早春的生机。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本诗的对比:
- 相同点: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诗人情感。
- 不同点:《春望》多了对战乱的忧虑,而《定风波》则以宁静、和谐为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仲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