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慈云》

时间: 2025-01-19 15:34:33

微吟欢人步,不觉到禅关。

植杖若痕上,敲门竹影閒。

树高风韵叶,人静鸟呼山。

安得长留此,分僧一半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慈云
作者: 陈著〔宋代〕

微吟欢人步,不觉到禅关。
植杖若痕上,敲门竹影閒。
树高风韵叶,人静鸟呼山。
安得长留此,分僧一半閒。

白话文翻译:

我轻声吟唱,随着欢快的步伐,不知不觉来到了寺庙门前。
将手杖植于地,如同留下脚印,轻轻敲打着门,竹影在门前摇曳悠闲。
树木高耸,风吹动树叶,静谧的环境中传来鸟儿在山间的鸣叫。
我希望能长久地停留在这里,和僧人分享一半的悠闲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微吟:轻声吟唱。
  • 欢人步:欢快的人走路。
  • 禅关:指寺庙的关口。
  • 植杖:将手杖插在地上。
  • 竹影:竹子的影子。
  • 风韵叶:风吹动树叶的韵味。
  • 鸟呼山:鸟儿在山间鸣叫。

典故解析:

  • 禅关:指禅宗寺庙,代表一种修行的场所,体现出诗人的向往。
  • 安得长留此: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具有禅意。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览慈云寺时,表达了他在与自然合一的环境中,渴望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诗人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渴望逃离喧嚣,寻找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游慈云》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游览慈云寺的所见所感。首句以“微吟欢人步”开启,轻快的步伐与吟唱声交织,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人不知不觉来到禅关,暗示了他内心的放松与沉浸于自然的状态。接下来的“植杖若痕上,敲门竹影閒”,通过植杖和敲门的细节,传达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竹影摇曳,增添了几分诗意的闲适。

“树高风韵叶,人静鸟呼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树木高耸,风吹动树叶,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而鸟儿在静谧的环境中鸣叫,更添生机,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最后一句“安得长留此,分僧一半閒”,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渴望能够长久停留,与僧人一同享受这份悠闲。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的感受交融,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理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吟欢人步:轻声吟唱,欢快地走。
  2. 不觉到禅关:不知不觉来到寺庙。
  3. 植杖若痕上:将手杖插在地上,仿佛留下了脚印。
  4. 敲门竹影閒:轻轻敲打门,竹影摇曳而显得悠闲。
  5. 树高风韵叶:高大的树木,风吹动着树叶,展现出自然的韵味。
  6. 人静鸟呼山:人静时,山中鸟儿鸣叫。
  7. 安得长留此:如何能够长久留在这里?
  8. 分僧一半閒:与僧人分享一半的悠闲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植杖”比作留下的痕迹。
  • 拟人:竹影被描绘得如同有情感般悠闲。
  • 对仗:整首诗大体上保持对仗的和谐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影:象征着宁静与和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
  • 树高:代表自然的伟大与生机。
  • :在山林中鸣叫,象征自由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禅关”指的是: A. 一个山峰
    B. 一座寺庙
    C. 一条小溪
    D. 一座桥

  2. 诗人希望与僧人分享什么? A. 食物
    B. 时间
    C. 悠闲
    D. 劳作

  3. “人静鸟呼山”中,鸟的叫声代表什么? A. 喧闹
    B. 自由与生机
    C. 惆怅
    D. 恼怒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静谧之美,与陈著的《游慈云》有相似之处。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空灵意境,而陈著则更强调人和自然的亲密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