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谈印梅 〔清代〕
笛里梅花三弄。
灯下吟肩双耸。
倦倚绣屏寒,
卸却钗头幺凤。
珍重。珍重。
惊破一帘春梦。
白话文翻译:
笛声中梅花三次轻声吟唱,
在灯下吟唱时肩膀微微耸动。
我倦倚着绣花屏风,感到一阵寒意,
卸下了头上的凤钗。
珍重珍重,心中感慨,
惊醒了这如梦般的春夜美梦。
注释:
- 笛里梅花三弄:笛声中演奏的曲子如梅花般清幽动人,“三弄”指乐曲的重复与变奏。
- 灯下吟肩双耸:在灯下吟唱时,肩膀微微耸动,表现出一种悠闲或愁苦的状态。
- 倦倚绣屏寒:疲倦地依靠着绣花的屏风,感到一丝寒意,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愁苦。
- 卸却钗头幺凤:将头上的钗子卸去,象征着放下繁杂的装饰,回归自然的状态。
- 珍重:表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叹。
- 惊破一帘春梦:美梦被惊醒,象征着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谈印梅,清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脱俗的词风而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对爱情、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如梦令》创作于清代,那时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女性开始有更多的表达空间。诗中体现了作者对爱情与梦境的思考,反映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采用了清雅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女性在夜晚的静谧中,感受到的孤独与美好。开头的“笛里梅花三弄”便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清幽的音乐氛围,梅花在古代常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词人通过乐曲的描写,暗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灯下吟肩双耸”,不仅展现了吟唱的姿态,也传递出一种微妙的情感,似乎在表达对往事的回忆与思念。接下来的“倦倚绣屏寒”,将环境的寒意与个人的倦怠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映衬出内心的孤独。
“卸却钗头幺凤”则是一种放下装饰、回归本真的象征,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自我情感的重视。最后的“珍重。珍重。”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似乎是在告诉自己要珍惜每一个瞬间,尽管现实总是会惊破梦境,带来无尽的惆怅。
整首词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为主线,表现了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是一幅情感丰富而又耐人寻味的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笛里梅花三弄:通过音乐的意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灯下吟肩双耸:细腻的描写出吟唱者的内心状态和姿态。
- 倦倚绣屏寒:通过环境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情感状态。
- 卸却钗头幺凤:象征着对繁华生活的放下,渴望回归自我。
- 珍重。珍重。:情感的升华,表达对珍贵时光的眷恋。
- 惊破一帘春梦:现实的冲突与梦境的破灭,揭示了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音乐,表现其清幽。
- 拟人:将春梦拟人化,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倦倚绣屏寒”和“卸却钗头幺凤”,形成和谐的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爱情的美好与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笛声:象征着音乐的优雅与情感的寄托。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隐喻诗人的内心情感。
- 灯光:象征温暖与孤独的交替。
- 钗:象征着女性的身份与传统的束缚。
- 春梦:象征美好的幻想与现实的幻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下列哪一句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a) 笛里梅花三弄
b) 倦倚绣屏寒
c) 珍重。珍重。
d)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钗头幺凤”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中“惊破一帘春梦”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对/错)
答案:
- c) 珍重。珍重。
- 对繁华生活的放下,渴望回归自我。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以梦境为主题,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探讨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谈印梅研究》
- 《词学入门:从古诗词看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