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赴广道间杂咏 永州晓行》

时间: 2025-01-04 09:02:15

推枕月微明,登车才五更。

啼破千山暝,枝禽三两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湘赴广道间杂咏 永州晓行
推枕月微明,登车才五更。
啼破千山暝,枝禽三两声。

白话文翻译:

在微弱的月光下,我推开枕头,五更时分就开始登车。
千山的夜色在鸟鸣中破碎,树枝上传来三两声鸟叫。

注释:

  • 推枕:推开枕头,表示起床。
  • 月微明:月光微弱,形容天还没有完全亮。
  • 五更:古代的时间划分,五更大约是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
  • 啼破:鸟叫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 千山暝:千山在夜色中沉寂,暗示环境的宁静。
  • 枝禽:树上的鸟,指的是栖息在枝头的鸟。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啼破千山暝”可视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敏感与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南山,宋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风格清新,注重细腻的观察与细微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曾伯自湘赴广的旅途中,清晨的行程让他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鼓励他记录下此时此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旅途景象,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诗的开头“推枕月微明”,使用了“推枕”这一动作,传达出一种轻柔的起床情景,伴随微弱的月光,更加衬托出清晨的宁静与乍现的生命气息。在这个时间点上,诗人开始了他的旅程,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

接下来的“啼破千山暝”,描绘了鸟鸣声打破千山的宁静,暗示着自然界的活力与生机,表现出一种由静入动的转变。这里的“啼破”一词,生动地传达出鸟鸣的力量,仿佛在把夜的沉寂撕裂开来,让人感受到清晨的气息。而“枝禽三两声”则通过简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三两声鸟叫,恰如其分地点缀了这幅清晨的画面,给人一种恬淡的美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都非常出色,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李曾伯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成功地将清晨的旅途情景与内心的感受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推枕月微明:推开枕头,微弱的月光照耀,暗示着清晨的来临,表现出诗人从睡梦中苏醒的瞬间。

  2. 登车才五更:在五更时分,诗人开始登车,说明清早出发,表明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啼破千山暝:鸟鸣声打破了千山的沉寂,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同时也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4. 枝禽三两声:树上的几声鸟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早晨氛围,表现出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推枕”和“登车”,分别描绘出起床和出发的过程,形成一种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鸟鸣声被赋予了打破沉寂的力量,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意象:月光、鸟鸣、山景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晨的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清晨的旅途,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清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新一天的希望与生机,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思考,标志着夜的结束与新一天的开始。
  • :象征着旅途与行进,代表着人生的旅程。
  • :暗示着自然的宏伟与壮丽,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空间的深邃。
  • :象征着生命与自由,代表着自然界的活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推枕”意指什么? a) 起床
    b) 睡觉
    c) 打盹
    答案:a) 起床

  2. “啼破千山暝”中的“啼”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鸟叫
    c) 人声
    答案:b) 鸟叫

  3. 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诗人在家中
    b) 诗人出游途中
    c) 诗人在山中
    答案:b) 诗人出游途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李曾伯《自湘赴广道间杂咏》王维《鸟鸣涧》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李曾伯更侧重于清晨的旅途,而王维则通过鸟鸣展现了幽静的山水意境。
  • 杜甫《春望》李曾伯的作品

    • 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而李曾伯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曾伯诗文集》

以上为《自湘赴广道间杂咏 永州晓行》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