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招八窗叔托疾再和)》
时间: 2024-09-19 22:14: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招八窗叔托疾再和)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一番蓼花雨,几阵桂枝风。
杖藜多暇,准拟同醉小山重。
底事阮郎清致,苦托休文瘦损,
咫尺阻西东。
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
门前事,都莫问,付杯中。
纷纷蛮触等耳,富贵大槐宫。
何惜振衣而起,相与凭栏一笑,
抵掌共谈空。
佳客傥不至,推枕卧云松。
白话文翻译
在这场蓼花雨中,几阵桂树的微风轻拂。
靠着拐杖悠闲无事,正打算与友人在小山上共醉。
阮郎为何如此清瘦,这样的苦恼让我感到无奈,
相隔咫尺却阻隔在东西两边。
秋色如此浩瀚,难道可以不向诗翁致意?
门前的事,都无需询问,尽可抛开,随意饮酒。
纷扰的事物如耳边的嘈杂,富贵就如那大槐宫。
何必惜别,振衣而起,大家一起倚栏而笑,
拍掌共谈,聊聊空话。
如果好朋友不来,便推枕卧于云松之下。
注释
- 蓼花:一种水边植物,常用以形容秋天的景色。
- 杖藜:拄着拐杖,通常指年老或身体欠佳的人。
- 阮郎:阮籍,古代著名的诗人,常被用来象征清高的志向。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诗翁:指年长的诗人,可能是对自己或朋友的称呼。
- 大槐宫:象征富贵的地方或权势中心。
- 佳客:好朋友。
典故解析
阮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咏怀诗》著称。他在文中常流露出对政治的失望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阮郎清致”,暗指诗人在生活中追求的高洁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子真,号景斋,宋代著名词人,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因病卧床之际,借助与友人的交流,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水调歌头》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将友谊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结合在一起。诗开头以“蓼花雨”和“桂枝风”引入,营造出一种秋天的宁静氛围,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以“杖藜多暇”表现出自己因病而不得不依靠拐杖的无奈,进一步引出与友人共醉的渴望。
而“阮郎清致”这一句则显示出诗人对友人身体状况的关心,表现出一种温情与忧虑。紧接着的“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感悟,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自然的感悟,展示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友情的珍惜。最后以“佳客傥不至,推枕卧云松”收尾,意在表达即使友人未能相聚,自己依然可以在自然中寻找慰藉,体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番蓼花雨,几阵桂枝风。”: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展现出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杖藜多暇,准拟同醉小山重。”:表达了诗人因病而感到的无奈,以及想与友人同醉的愿望。
- “底事阮郎清致,苦托休文瘦损,”:表现出对友人身体状况的担忧。
- “咫尺阻西东。”:即便近在咫尺却因种种原因无法相见。
- “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强调在这样美好的秋色中,不应忘却对诗人的敬意。
- “门前事,都莫问,付杯中。”:劝解将烦恼抛开,尽情享受当下。
- “纷纷蛮触等耳,富贵大槐宫。”:反映出对世俗繁华的无所谓态度。
- “何惜振衣而起,相与凭栏一笑,”:呼唤友人一起享受生活。
- “抵掌共谈空。”:强调交流的乐趣。
- “佳客傥不至,推枕卧云松。”:表现出即使没有朋友来,也能自得其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杖藜多暇”与“准拟同醉”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表达出一种在困境中对自然与友情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蓼花:象征秋天的美丽与诗意。
- 桂枝:象征高洁清雅,传达对友人情感的寄托。
- 杖藜:代表年老或生病,表现出生命的无常。
- 秋色:象征成熟与思考,传达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
- 云松:代表自然的悠然自得,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阮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阮籍
- C. 李白
- D. 白居易
-
诗中“杖藜多暇”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 A. 健康快乐
- B. 年老生病
- C. 年轻有为
- D. 忙碌奔波
-
“秋色浩如许”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友谊
- B. 时光
- C. 富贵
- D. 自然
-
诗的最后一句“推枕卧云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失落
- B. 自得其乐
- C. 忧伤
- D. 坚持
答案:
- B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涉及到对友人的思念,但李曾伯更多表现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而苏轼则更多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皆展现了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