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代董矩堂赴召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4:08:03

溯风绣节洞庭滨,作噩重逢未识真。

不谓颓龄来岭海,乃承华武接星辰。

公捐累印轻于叶,我愧满襟皆是尘。

从此庙堂医国去,好留肘后遗陈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 其三
李曾伯

溯风绣节洞庭滨,
作噩重逢未识真。
不谓颓龄来岭海,
乃承华武接星辰。
公捐累印轻于叶,
我愧满襟皆是尘。
从此庙堂医国去,
好留肘后遗陈人。

白话文翻译:

我逆风而行,来到洞庭湖畔,
在这美好的节日里,竟然再次相逢,难以辨认真情。
没想到在这样的年龄,我竟然来到了岭海,
却承接了华武的使命,连接着星辰。
您抛弃了重任,轻如一片树叶,
而我却因满怀尘埃而感到羞愧。
从今往后,您将去庙堂中医治国家,
我希望能够留下来,成为那后尘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溯风:逆风而行。
  • 绣节:美好的节日。
  • 作噩:遭遇噩运,指重逢。
  • 颓龄:衰老的年纪。
  • 岭海:比喻遥远的地方。
  • 华武:指华夏的文武之才。
  • 庙堂:指朝廷。
  • 医国:治理国家。
  • 肘后:指手边或身边,常用来指后人或继承者。

典故解析:

  • 洞庭湖:古代著名的湖泊,常被用作诗歌中的意象,寓意广阔与深邃。
  • 华武:从古代文人中引申出对理想与抱负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主要以词、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国家和人事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董矩堂赴朝廷任职之时,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愿和自身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赴召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欣赏与深切的惋惜。开篇以“溯风绣节洞庭滨”表达了逆风而行的艰辛与美好节日的交织,营造了情感的交错与复杂。诗中提及的“颓龄”与“岭海”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流逝、理想追求的感慨,年龄的增长似乎使人对理想的追求愈发渺小。李曾伯通过“公捐累印轻于叶”暗示友人放下重任的洒脱,而自己则因满身尘埃感到羞愧,显示出对友人的敬仰与自我的反思。结尾处,“从此庙堂医国去”,表明友人将去朝廷施展才华,诗人对此既感到高兴又有一丝不舍,最后希望能“留肘后遗陈人”,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人的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溯风绣节洞庭滨:逆风而行,来到洞庭湖畔,描绘送别场景。
  2. 作噩重逢未识真:在这美好的节日里重逢,难辨真情,反映复杂情感。
  3. 不谓颓龄来岭海:不曾想自己在衰老之际,来到远方。
  4. 乃承华武接星辰:承接华夏的文武之才,寓意理想与抱负。
  5. 公捐累印轻于叶:友人放下重任,轻松如叶,表现洒脱。
  6. 我愧满襟皆是尘:自感满身尘埃,表达自愧不如。
  7. 从此庙堂医国去:友人将去朝廷治理国家,展现理想。
  8. 好留肘后遗陈人:希望能留下来,成为后人的继承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放下重任比作“轻于叶”。
  • 对仗:如“公捐累印”与“我愧满襟”,形成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友人赴任的祝福与自身的惆怅,反映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象征广阔与深邃,寄托对友人的祝愿。
  • 星辰:象征理想和追求,连接着人的抱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溯风绣节”意指什么? A. 顺风而行
    B. 逆风而行
    C. 风平浪静
    D. 迎风而来

  2.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主要是?
    A. 羡慕与惋惜
    B. 嫉妒与仇恨
    C. 无所谓
    D. 喜欢与爱慕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李判官赴任》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送李判官赴任》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但其情感更加沉重,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的承担,而李曾伯则更显得洒脱与祝福,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李曾伯的《送交代董矩堂赴召 其三》,并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