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石璧帅广西二首》

时间: 2025-01-19 17:25:41

此段君王付托谁,明公身可荷安危。

常游簪带春携客,忽夺崑崙夜出奇。

忠定罢兵才建绍,襄公讨叛止邕宜。

腐儒虽惫如同载,堪稿平蛮第二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胡石璧帅广西二首
(刘克庄)

此段君王付托谁,
明公身可荷安危。
常游簪带春携客,
忽夺崑崙夜出奇。
忠定罢兵才建绍,
襄公讨叛止邕宜。
腐儒虽惫如同载,
堪稿平蛮第二碑。

白话文翻译:

这段时间,国家的安危托付给谁呢?
明公(指胡石璧)身上肩负着国家的重任。
他常常身着华服、春游时迎接宾客,
却在夜里突然袭击敌人,展现惊人之举。
忠定王刚刚罢兵,才建立了新的政权,
襄公出征平叛,使得邕州安宁。
那些腐朽的儒生虽然疲惫,但仍像往常一样传教,
而他(胡石璧)则能撰写《平蛮碑》,名垂青史。

注释:

  • 君王:指明代统治者,表示对国家的关注。
  • 明公:称呼胡石璧,以示尊敬。
  • 簪带:指华丽的装束,象征身份和地位。
  • 崑崙:指西域或敌人,寓意敌人强大。
  • 忠定:指忠定王,历史人物。
  • 襄公:指襄公,历史上平定叛乱的领袖。
  • 腐儒:指那些守旧的儒生。
  • 第二碑:指《平蛮碑》,是记录平定蛮族的功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浣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及政治家,因其诗歌风格豪放,内容多涉及国家大事、历史人物和时局变化。其作品多有政治立场和历史深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刘克庄为送别胡石璧出任广西巡抚时,表达了对胡石璧的信任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动荡与对安定的渴望。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送胡石璧帅广西二首》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以及对胡石璧的信任与期待。诗中开篇以“此段君王付托谁”引入,直接点明了国家的安危与责任,表现出诗人对明公的高度重视。第二句“明公身可荷安危”则进一步强调了胡石璧肩负重任,直指其在国家大事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胡石璧的形象与往常的文人形象进行对比。诗中提到“常游簪带春携客”,传统文人多游乐于春日之中,然而胡石璧却在“夜出奇”的时候展现出惊人的能力,显示了他不仅是文人,更是能干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者。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提到“忠定罢兵才建绍”,展现了历史的波澜,暗示当时的政治背景。最后两句“腐儒虽惫如同载,堪稿平蛮第二碑”则表达了诗人对守旧儒生的不屑,强调了胡石璧的能力与贡献。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反映了刘克庄对于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段君王付托谁:关心国家安危,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
  • 明公身可荷安危:直接称赞胡石璧,赋予责任与使命。
  • 常游簪带春携客:描绘胡石璧的优雅形象。
  • 忽夺崑崙夜出奇:表现其果敢与能力。
  • 忠定罢兵才建绍:历史回顾,提醒国家的动荡。
  • 襄公讨叛止邕宜:历史人物的事迹,表明治国之道。
  • 腐儒虽惫如同载:批评腐朽的儒生,显示对新人的期待。
  • 堪稿平蛮第二碑:赞美胡石璧的成就,承载历史使命。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比喻、对仗等手法,如“常游簪带春携客”与“忽夺崑崙夜出奇”的对比,将胡石璧的文雅与果敢对比,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胡石璧的信任,强调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王:象征国家的安危与责任。
  • 明公:代表希望与未来。
  • 簪带:象征文人身份与传统。
  • 夜出奇:象征勇敢与能力的展现。
  • 腐儒:象征守旧与不作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B. 对个人经历的回忆
    C.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2. “明公身可荷安危”中的“明公”指的是谁?
    A. 刘克庄
    B. 胡石璧
    C. 忠定王

  3. 诗中提及的“腐儒”主要指什么类型的人?
    A. 学识渊博的人
    B. 守旧、不作为的文人
    C. 英勇的将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现了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在表达对国家的忧虑时,刘克庄更强调个人的责任与使命,而杜甫则更多地抒发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重感。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具有时代的不同反映。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