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遥楼应制》

时间: 2025-01-21 11:05:34

在昔尧舜禹,遗尘成典谟。

圣皇东巡狩,况乃经此都。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

缅怀祖宗业,相继文武图。

尚德既无险,观风谅有孚。

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遥楼应制
作者: 苏颋 〔唐代〕

在昔尧舜禹,遗尘成典谟。
圣皇东巡狩,况乃经此都。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
缅怀祖宗业,相继文武图。
尚德既无险,观风谅有孚。
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

白话文翻译:

在古代尧、舜、禹时代,留下的都是经典的典范。
圣明的皇帝东巡狩猎,何况这座城市是经过的都城。
楼阁观望,蜿蜒曲折,河山景色不断回环。
追忆祖宗的业绩,文治武功相继辉煌。
尚德之治没有险恶,观风之德必有信服。
岂能比得上汾水之上,箫鼓声中游玩的欢乐。

注释:

字词注释:

  • 尧舜禹:古代中国的三位圣贤君主,象征着仁政与理想统治。
  • 典谟:典范和制度的意思。
  • 东巡狩:指皇帝东巡狩猎,表示巡视国家,了解民情。
  • 纷迤逦:形容景观的蜿蜒多变。
  • 缅怀:追忆、怀念。
  • 尚德:提倡道德。
  • 观风:观察风俗、德义。
  • 箫鼓:乐器,象征游乐的气氛。
  • 游娱:游玩和娱乐。

典故解析:

  • 尧舜禹:被视为古代贤君的典范,代表着中国古代理想的政治和道德。
  • 汾水:汾河,流经山西,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颋,唐代诗人,主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常表达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作者在蒲州的逍遥楼上作诗,目的是响应皇帝的号召,表达对祖宗德业的缅怀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君和现代盛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赞美。开头提到尧舜禹,这不仅是对古代理想统治的怀念,更是对当时君主德政的期许。接着,诗人描绘了蒲州的自然风光,楼观的蜿蜒和河山的壮丽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景象。诗中提到“尚德既无险”,说明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这种理想的治国理念与“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当时的繁荣。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深情回顾,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国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在昔尧舜禹,遗尘成典谟。

    • 回顾古代贤君的治国理政,留下了美好的传统和典范。
  2. 圣皇东巡狩,况乃经此都。

    • 描述当代明君在东巡时经过这里,强调历史的延续性。
  3.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

    • 形象地描绘了蒲州的自然景观,展现出曲折蜿蜒的美丽。
  4. 缅怀祖宗业,相继文武图。

    • 诗人表达对祖先成就的敬仰,文治武功相辅相成。
  5. 尚德既无险,观风谅有孚。

    • 在提倡德行的治理下,社会和谐,人民信服。
  6. 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

    • 对比游乐的氛围,强调社会繁荣的另一种面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尧舜禹”与“文武图”,对称且富有音韵美。
  • 比喻:将历史与现实对比,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期盼。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缅怀祖宗的伟大业绩,同时赞美当时的社会和谐,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舜禹: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楼观:代表人文景观和历史传承。
  • 河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国家的繁荣。
  • 箫鼓:代表欢乐的生活与文化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位古代贤君是?

    • A. 孔子
    • B. 尧舜禹
    • C. 刘备
  2. “尚德既无险”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提倡德行使社会安定
    • B. 观风使人愉悦
    • C. 道德不重要
  3. 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苏颋与王之涣的作品,二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苏颋更强调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而王之涣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诗歌史》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