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
时间: 2024-09-19 22:00: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
隋运与天绝,生灵厌氛昏。
圣期在宁乱,士马兴太原。
立极万邦推,登庸四海尊。
庆膺神武帝,业付皇曾孙。
缅慕封唐道,追惟归沛魂。
诏书感先义,典礼巡旧藩。
高殿彩云合,春旗祥风翻。
率西见汾水,奔北空塞垣。
款曲童儿佐,依迟故老言。
里颁慈惠赏,家受复除恩。
下辇崇三教,建碑当九门。
孝思敦至美,亿载奉开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隋朝的覆灭与唐朝的兴起,表现了对新朝的期望和对旧朝的怀念。诗人感叹隋朝的命运已至尽头,百姓对昏乱的生活感到厌倦。唐朝的建立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士兵和马匹都兴奋地前往太原。唐朝的统治被万国认可,四海的才俊都尊敬至极。诗人怀念封建的唐道,追溯到先祖的光辉。诏书感动了先辈的义气,典礼和旧藩的巡回展示了礼仪的庄重。高殿上彩云聚合,春天的旗帜在祥和的风中翻飞。诗人沿着汾水向西,奔向北方的边际。童儿们的欢声笑语,老者们的智慧言辞交相辉映。乡里颁发恩泽,家庭重新享受恩惠。下车后崇尚三教,碑文建于九门之下。孝道和思念汇聚成美德,亿万年间都在奉行开元之治。
注释
- 隋运:指隋朝的命运。
- 生灵:百姓,生存的众生。
- 士马:士兵和马匹,象征着军队。
- 立极:建立权威,指确立统治。
- 庆膺:接受庆贺,指得到神武帝的承继。
- 沛魂:指追思先祖的灵魂。
- 典礼:指国家的礼仪和典章。
- 慈惠:恩惠和慈爱。
- 三教:儒、释、道三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颋(约703年-758年),字子美,号白芷,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曾任职于朝廷,参与政治,目睹了唐朝的盛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朝初年,正值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之际。诗人通过应制诗的形式,表达了对新朝的赞美和对旧朝的怀念,体现了他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兴起为背景,表达了对新政权的期望与对旧王朝的缅怀。开篇便以“隋运与天绝”引入,显示出隋朝的命运已尽,生灵们对昏暗时代的厌倦,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诗中通过对“士马兴太原”的描绘,展现了新朝建立带来的生机与希望。接着,诗人通过“立极万邦推”来强调唐朝的正当性与威望,唐太宗的神武之业被寄托于后代,强化了对未来的期待。
对于“缅慕封唐道”的感怀,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情与对先贤的敬仰。后面的描写如“高殿彩云合,春旗祥风翻”,更是通过自然景象的和谐,传达出一种春回大地的欣欣向荣之感。
最后,诗人在“孝思敦至美”中总结出对治国理政的理念,强调了三教的统一与道德的崇尚,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理想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唐朝初年盛世的歌颂,也是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高远的理想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隋运与天绝:隋朝的命运与天意已然绝交,预示其灭亡。
- 生灵厌氛昏:百姓对混乱的社会感到厌倦。
- 圣期在宁乱:希望在宁静与混乱之间取得平衡。
- 士马兴太原:士兵与马匹都因新朝而振奋,向太原进发。
- 立极万邦推:建立了广泛的威望,受到了众国的拥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殿彩云合,春旗祥风翻”,形成和谐的音律。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来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语气与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在缅怀历史的同时,展望未来的繁荣,体现出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与希望,强调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隋运:象征着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
- 士马:代表着军队和国家的力量。
- 高殿:象征着权威与统治的中心。
- 春旗: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生灵厌氛昏”意指什么?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对混乱生活的厌恶
- C. 对战争的渴望
- D. 对旧朝的怀念
-
诗中提到“士马兴太原”,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兴奋
- C. 忧虑
- D. 平静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春望》与《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都反映了社会变迁带来的感慨,诗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人民的忧虑与希望,展现了历史的深刻影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