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时间: 2025-01-17 09:40: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作者:苏颋(唐代)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
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
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
即旧在皇家,维新具物华。
云连所上居恒属,日更时中望不斜。
三月沧池摇积水,万年青树缀新花。
暴嬴国此尝图霸,霸业后仁先以诈。
东破诸侯西入秦,咸阳北阪南渭津。
诗书焚爇散学士,高阁奢逾娇美人。
事往覆輈经远喻,春还按跸凭高赋。
戎观爱力深惟省,越厌陈方何足务。
清吹遥遥发帝台,宸文耿耿照天回。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宫的壮丽与王者的威严。大君像飞龙一样乘坐着,回忆着往昔的辉煌。圆形的阙楼上朱色的光芒闪烁,远山的翠绿积聚在一起。河流像镜面一样流动,城镇的聚集形成了田间小路。王室的辉煌依旧,崭新的物品在这里齐备。云彩连着高处的住所,太阳在正中高挂时光不歪斜。三月的沧池水波荡漾,万年青树上开满了新花。暴秦曾经图谋霸业,最终却以仁义和诡诈得之。东边打败诸侯,西边攻入秦地,咸阳在北坡,南岸是渭水。诗书被焚烧,学士的知识散失,高阁的奢华超越美人。往事如同车轮的翻转,春天又回到高处赋诗。战观的爱好深切而省思,越国的陈规又何足挂齿。清风悠扬从帝台吹来,皇上的文采照耀天际。伯夷的位置让人感到愚昧,他乐于奏乐,声声如凤鸟飞来。
注释
- 壮丽:形容宏伟壮观。
- 天之府:指天宫。
- 大君:指皇帝。
- 飞龙:形容皇帝的威严和地位。
- 圆阙:指宫殿的建筑。
- 朱光焰:形容光辉夺目。
- 河汧:指河流。
- 云连所上:指云彩连接高处的住所。
典故解析:
- 伯夷:指古代贤者,以清白著称,诗中用以对比愚臣。
- 暴嬴:指暴秦,历史上的秦朝。
- 咸阳:秦国的都城,象征着权力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颋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春天的宫殿中,响应皇帝的命令而作。诗中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景象,还隐含了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皇权的威严。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是一首气势宏伟的诗作,展现了唐代盛世的华丽与繁荣。诗中通过描绘天宫的壮丽和王者的威严,表达了对皇权的赞美与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开篇以“壮丽天之府”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接着通过“神明王者宅”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诗中的意象丰富,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河汧”、“万年青树”,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象征着王朝的繁荣与希望。而“三月沧池摇积水”则刻画出春水荡漾的景象,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与此同时,诗人也不忘历史的教训,通过暴秦的兴衰故事,提醒人们权力与仁德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豪放与细腻之间游走,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的热切期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壮丽天之府,神明王者宅:描绘天宫的宏伟和王者的居所。
- 大君乘飞龙,登彼复怀昔:皇帝像飞龙一样,回忆往昔的辉煌。
- 圆阙朱光焰,横山翠微积:描绘宫殿的光辉与山色的美丽。
- 河汧流作表,县聚开成陌:河流如镜,城市的繁华形成田间小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皇帝比作飞龙,象征其高贵与威严。
- 对仗:如“东破诸侯西入秦”,增强了节奏感与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光的描绘,反映了对国家兴盛的期望,同时也对历史的教训有深刻的反思。诗人希望在春天的美好中,看到国家的繁荣与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府: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飞龙:代表皇帝的威严。
- 朱光焰:象征着光辉与灿烂的未来。
- 青树: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大君乘飞龙”意在表达什么?
- A. 皇帝的威严
- B. 春天的气息
- C. 山水的美丽
-
“万年青树缀新花”中的“万年青树”象征什么?
- A. 繁荣
- B. 生命的延续
- C. 过去的回忆
-
诗中提到的“暴嬴国”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汉朝
- B. 秦朝
- C. 唐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颋的《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者注重于对王权与历史的思考,后者则侧重于兄弟情谊与自然之美。两者在诗风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