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
时间: 2025-01-04 08:05: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
作者: 苏轼 〔宋代〕
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
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
勿语贵公子,従渠醉膻腥。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田间,享受着寒疱中美味的烹饪。
常常用着折脚的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后失去了这种味道,想起来就像隔了一个生命。
谁知道南岳的老者,调制出了东坡羹。
汤中有芦菔的根,仍然含着清晨的露水。
不要告诉那些贵公子们,他们只懂得醉于膻腥之味。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疱:这里指的是在田间生长的寒冷天气下的野菜,通常为一种美味的蔬菜。
- 蔓菁:一种根菜,亦称“萝卜”。
- 东坡羹:指的是苏轼自创的菜肴,因其在东坡生活而得名。
- 芦菔:即“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
典故解析:
- “南岳”指的是南岳衡山,苏轼曾多次游历此地,且与当地的老者有交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传统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才华横溢而被称为“苏东坡”。他的一生充满波折,曾因政治原因遭贬,但依然保持乐观,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他在南方的生活经历,让他对简单的乡村生活和美食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诗中通过对食物的描写,反映了他对往昔与现实的感怀。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既是对美味的追忆,也是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寒疱”和“蔓菁”的描绘,勾勒出一种简单而质朴的乡村生活。开篇即表现出对美食的珍惜,那是他在田间的朴素生活,带着浓厚的乡愁与自然气息。接下来的“中年失此味”,则流露出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的“勿语贵公子”,更是对上层社会追求奢华、忽视自然的讽刺,表达了苏轼对真挚、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生活的拒绝。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又富有韵味,充分展现了苏轼的文人情怀和对食物的独特理解。通过这些简单的食材,传达出更深层的生活哲学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
诗人回忆过去在田间的生活,寒疱中的美味让他充满怀念。 -
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
描述他用简陋的器具,自己烹饪这些野菜,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享受。 -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对比现在的生活,失去了这种简单的美味,感叹似乎隔了一个生命。 -
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
提到南岳的老者调制的东坡羹,暗示新的美味与旧时的生活。 -
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
描述羹中有新鲜的萝卜,早晨的露水增添了清新的气息。 -
勿语贵公子,従渠醉膻腥。
最后提醒不必告诉那些追求奢华的贵公子,他们只懂得醉于腥膻之味,与清新的生活无缘。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了过去的简单生活与现在的复杂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隐喻:将生活的美好比作食物,表达了对自然与本真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质朴生活的怀念和对浮华生活的不屑,体现了苏轼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疱:象征自然中的原始美味,体现了农田的丰饶。
- 蔓菁、芦菔:代表了普通而质朴的食物,象征着生活中的简单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东坡羹”是指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种菜肴
- C) 一种甜点
-
诗中提到的“寒疱”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动物
- C) 一种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多地关注生活的现实与人情,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豪情与理想。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