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时间: 2025-01-14 03:21:45意思解释
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愁客倦吟花以酒,佳人休唱日衔山。
共知寒食明朝过,且赴僧窗半日闲。
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白话文翻译:
青春不知不觉中已老去,容颜也渐渐消退了。
愁苦的客人因酒而疲惫,佳人也不再唱那日落山边的歌。
大家都知道寒食节明天就要到了,不如先去和尚的窗前消磨半日时光。
我邀请吕安来,却没有他到来,曾在沂水中点水,傍晚时分才回家。
注释:
- 青春: 年轻的时光,这里指的是人的一生。
- 朱颜: 红润的面容,形容年轻时的容貌。
- 愁客: 忧愁的客人,指诗人自己。
- 佳人: 美丽的女性,这里可能指诗人当时的友人或情人。
- 寒食: 寒食节,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
- 吕安: 指吕穆仲,诗人好友。
- 浴沂: 指沂水,苏轼的故乡,可能是指他曾在沂水中嬉戏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豪放、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无情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两句,诗人自省青春已逝,面容渐老,语言简练而质朴,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无奈和思索。接着,诗人以“愁客倦吟花以酒”来描绘自己在忧愁中借酒消愁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苦闷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引入了寒食节的氛围,寒食节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诗人在此时选择去和尚的窗前消磨时光,使得整首诗在愁苦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宁静与洒脱。最后两句中提到的吕安,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尽管未能相聚,却在心中默默期盼。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节日的结合,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令人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春不觉老朱颜”:诗人感叹青春流逝,面容逐渐衰老。
- “强半销磨簿领间”:形容岁月如刀,磨去了青春的光泽。
- “愁客倦吟花以酒”:愁苦的客人,因花和酒而疲倦,表露出内心的失落。
- “佳人休唱日衔山”:美人也停止了歌唱,暗示着生活的无趣和乏味。
- “共知寒食明朝过”:提到即将到来的寒食节,增强了时光流逝的意识。
- “且赴僧窗半日闲”:提议去和尚的窗前消磨时间,表现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命驾吕安邀不至”:呼唤好友吕安,显示出对友谊的重视。
- “浴沂曾点暮方还”:回忆过去的欢聚时光,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 “愁客”与“佳人”,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对比效果。
- 隐喻: 通过“朱颜”与“青春”,隐喻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无奈,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生活的洒脱,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春: 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活力。
- 朱颜: 代表年轻的容貌,暗示时间的无情。
- 愁客: 体现了诗人忧伤的心态。
- 佳人: 代表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哪个节日的前一天?
- A. 春节
- B. 清明节
- C. 中秋节
-
诗人对吕安的邀约是否成功?
- A. 成功
- B. 不成功
-
“青春不觉老朱颜”中“朱颜”指什么?
- A. 红色的衣服
- B. 青春的面容
- C. 美丽的花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两位诗人在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上各有千秋,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深沉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在《将进酒》中强调趁年轻尽情享乐,而苏轼则更为内敛,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