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题俞寿曲》
时间: 2025-01-09 00:15: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粘堤,树遮寺。依约旧游地。寒雨连江,一白浩无际。夜来激笕淙檐,更深无寐,话多少开天遗事。我衰矣。懒翻蜼鼎长篇,倦拾鹤铭字。落日登楼,倚杖为春起。年时修竹依然,髯仙归未,对君画卧游而已。
白话文翻译
草地湿润,粘连着堤岸,树木遮蔽了寺庙,依稀是曾经游玩的地方。寒雨连绵,江面一片白色浩渺无边。昨夜细雨淙淙,檐下滴水,更深夜里我辗转难眠,聊聊多少开天辟地的往事。我的衰老已经显现,懒得翻阅那些长篇大论,疲倦得连鹤铭的字句都不想拾起。落日时分我登上楼台,倚着拐杖迎接春天的来临。年时的修竹依旧挺拔,髯仙尚未归来,只对你描绘我卧游的情景而已。
注释
- 草粘堤:指草地因雨水湿润而粘稠。
- 树遮寺:树木遮挡了寺庙的视线,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寒雨连江:形容寒冷的雨水连绵不断,江面上白茫茫一片。
- 笕淙檐:笕是竹子的一种,淙檐指雨水从屋檐流下的声音。
- 蜼鼎:古代的文献书籍,蜼鼎长篇比喻古人留给后人的著作。
- 髯仙:指道教的仙人,形象多为白胡子老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兆蕃,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年不详。其人以文才著称,擅长诗词,尤其在风景描写、抒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金兆蕃的作品多反映他对故乡和自然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金兆蕃晚年,可能是他在回忆往昔游玩的情景时所写。诗中渗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题俞寿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往昔的眷恋。诗中第一句“草粘堤,树遮寺”,描绘出一个湿润而宁静的环境,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接着寒雨连绵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雨水的“浩无际”与其内心的孤寂形成呼应。
在“夜来激笕淙檐”中,诗人将夜晚的细雨与自己的失眠相结合,表现了他对往事的思索与感慨。再到“我衰矣”,显示出他对衰老的无奈,透出一丝忧伤和倦怠。最后几句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和对朋友的珍视,尽管岁月流逝,修竹依旧挺拔,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无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同时也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粘堤,树遮寺:开头两句直接描绘场景,草湿润的堤岸和树木遮挡的寺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依约旧游地:暗示诗人与此地有旧游的回忆,情感深厚。
- 寒雨连江,一白浩无际:描绘了一个寒冷、空旷的江面,象征孤独与苍茫。
- 夜来激笕淙檐:夜晚细雨的声音,带来静谧但也让人思绪万千。
- 更深无寐,话多少开天遗事:辗转难眠,思考往事,体现了诗人的感伤与怀旧。
- 我衰矣:自觉衰老,表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 懒翻蜼鼎长篇,倦拾鹤铭字:对古书的厌倦,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疲倦。
- 落日登楼,倚杖为春起:落日时分的登楼,体现出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 年时修竹依然,髯仙归未:修竹的挺拔与仙人的归来形成对比,表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 对君画卧游而已:对友人的倾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雨连江,一白浩无际”,用“白”比喻雨水的漫无边际。
- 拟人:雨水似乎在与诗人对话,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对仗:如“草粘堤,树遮寺”形成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自然、往事的思索,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怀念,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象征自然的生命力。
- 树:代表坚韧与庇护。
- 寒雨:象征孤独与忧伤。
- 修竹:象征坚持与坚韧。
- 髯仙:象征对理想与永恒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粘堤,树遮寺”表现了怎样的环境?
- A. 宁静幽雅
- B. 热闹喧嚣
- C. 纷繁复杂
- D. 荒凉冷清
-
诗人对往事的态度是:
- A. 忘却
- B. 怀念
- C. 愤怒
- D. 不屑
-
“我衰矣”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青春的逝去
- B. 财富的丧失
- C. 友谊的破裂
-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A. 宁静幽雅
- B. 怀念
- A. 青春的逝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金兆蕃《祝英台近》 vs. 李清照《如梦令》:
- 两首作品均涉及对往事的怀念与生命的思考,但金兆蕃的诗更偏向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金兆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