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其二 烧香词》
时间: 2025-01-08 23:46: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其二 烧香词
作者: 李符 〔清代〕
紫荷田,青柘路。目送折腰步。
烧过炉香,欲别又还住。
曲廊买得泥孩,旋呼小玉,
留付与夜灯儿女。几回顾。
人影归绿杨中,鬓腻惹香絮。
溪转桥横,青雀舫无数。
重帘似隔天涯,谁传消息,
三十六鸳鸯飞去。
白话文翻译
在紫色荷花的田野与青色柘木的小路上,我目送着那低头折腰的身影。烧香后,想要离去却又停留不舍。曲廊中买到了泥制的小孩偶,便叫来小玉,把它交给夜灯的儿女。回首几次,看到那人影隐没在绿杨树中,鬓边沾染着香絮。小溪蜿蜒而过,桥横跨在上,青雀的小船无数。重重的帘子犹如隔着天涯,谁来传递消息,那三十六只鸳鸯已经飞走了。
注释
- 紫荷田:指盛开紫色荷花的田野,象征着美丽和宁静。
- 青柘路:青色的柘树小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折腰步:形容行走的姿态,带有依依不舍之情。
- 泥孩:泥制的儿童玩偶,常用作儿童游戏的对象。
- 香絮:香气的絮状物,指香火未灭时飘散的香气。
- 青雀舫:一种轻便的小船,象征游弋于水上生活的轻松与自由。
- 三十六鸳鸯:鸳鸯象征着夫妻或恋人,三十六只表示数量之多,暗示离别的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符,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多以情感细腻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烧香词》是李符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中写就,或许是在一次告别的场合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情,展现出深沉的情感。
诗歌鉴赏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开篇的“紫荷田,青柘路”不仅设定了环境的美丽,也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接下来,作者通过目送“折腰步”的情景,展现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仿佛在表达对即将离去之人的深切眷恋。
“烧过炉香,欲别又还住”一句,生动描绘了告别时的犹豫和不舍,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时刻的复杂情感。曲廊中买得的泥孩,既是对童年无忧无虑的渴望,也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人影归绿杨中,鬓腻惹香絮”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柔情与缱绻。同时,写景与写人相结合,使得情感愈加浓烈。
最后的“重帘似隔天涯,谁传消息,三十六鸳鸯飞去”,将离别的悲伤推向高潮,象征着恋人之间的距离与无法传递的思念,令人感受到深切的孤寂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荷田,青柘路。: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设定了诗的基调。
- 目送折腰步。:表现出对离去者的关注和依恋。
- 烧过炉香,欲别又还住。:揭示了告别时的矛盾心理,想走却又舍不得。
- 曲廊买得泥孩,旋呼小玉,留付与夜灯儿女。:通过泥孩的细节表现生活的温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几回顾。:反复回望,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情感。
- 人影归绿杨中,鬓腻惹香絮。:描写人物的隐匿与香气的缠绕,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 溪转桥横,青雀舫无数。:描绘自然风光,构建更为广阔的环境背景。
- 重帘似隔天涯,谁传消息,三十六鸳鸯飞去。: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无奈,鸳鸯象征着爱情与离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重帘似隔天涯”形象地表达了距离感。
- 拟人:对泥孩的描写赋予了情感,使其更具象征意义。
- 对仗:如“溪转桥横,青雀舫无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离别的惋惜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出人们在情感交织中的复杂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荷:象征着美丽与宁静。
- 青柘:代表着自然的清新。
- 泥孩:寄托着童年与纯真的回忆。
- 香絮:象征着美好记忆的缠绕。
- 鸳鸯:代表着爱情与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荷田”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荷花的生长
- B. 风景的美丽
- C. 离别的情感
- D. 童年的回忆
-
“欲别又还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想要离开
- B. 不舍与矛盾
- C. 期待重逢
- D. 对未来的迷茫
-
“三十六鸳鸯飞去”象征着什么?
- A. 朋友的离去
- B. 爱情的失落
- C. 生活的变化
-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贾宝玉的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探索与思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符的《烧香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离愁别绪,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后者则更为直白地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符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