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夜坐韵》

时间: 2025-01-19 16:51:53

一年已过雁秋辰,恻恻穷交久更亲。

不学耕偏愁岁俭,欲归樵却怕山贫。

寒深老屋灯逾瘦,病起闭门月倍新。

散帖半床休检点,爱它鼠迹满凝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叠夜坐韵
黄景仁 〔清代〕

一年已过雁秋辰,
恻恻穷交久更亲。
不学耕偏愁岁俭,
欲归樵却怕山贫。
寒深老屋灯逾瘦,
病起闭门月倍新。
散帖半床休检点,
爱它鼠迹满凝尘。

白话文翻译:

一年又过去了,正值大雁南飞的秋天,
与我交情深厚的朋友们却已久未相见。
我不愿意耕作,反而愁苦于生活的拮据,
想要回去当樵夫,却又害怕山里贫瘠。
寒冷的深夜,老屋的灯光显得更加微弱,
生病在家,关上门来,月光显得格外明亮。
床上散落的书信不再去整理,
只因那满地的鼠迹,积满了尘埃。

注释:

字词注释:

  • 恻恻:形容情感深切,忧伤。
  • 穷交:贫困的朋友,形容交情深厚却生活困窘。
  • :指砍柴的人,隐喻回归自然的生活。
  • 寒深:指寒冷的深夜。
  • 鼠迹:老鼠留下的痕迹,象征生活的困扰。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雁秋辰”,反映出秋天大雁南飞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古人常以雁作为思乡的意象,勾起游子的乡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景仁(1640-1710),清代诗人,字仲明,号小山,晚号白云山人。他的诗多描写自然、乡情,风格清新、细腻,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景仁晚年,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在清代社会动荡和个人境遇的影响下,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入。

诗歌鉴赏:

这首《三叠夜坐韵》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描写时令、环境和个人感受,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与对朋友的思念。开篇的“大雁秋辰”便引出了思乡情绪,接着通过“恻恻穷交”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愁苦。诗人面对贫困与无奈,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显而易见,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后半部分,诗人以“寒深老屋灯逾瘦”描绘出孤独的夜晚,灯光微弱,暗示着生活的艰难;而“病起闭门月倍新”则暗示了诗人在病痛中对生活的重新审视,月光的明亮突显了内心的清醒与对生活的反思。最后一句“爱它鼠迹满凝尘”,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琐碎和无奈,让人感受到一丝无奈与无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年已过雁秋辰”:时间流逝,已是秋天,雁群南飞,象征着思乡之情。
  2. “恻恻穷交久更亲”:对贫困朋友的关心与思念,体现深厚的友情。
  3. “不学耕偏愁岁俭”:不愿意耕作,心中却为生活的拮据而忧愁。
  4. “欲归樵却怕山贫”:想回归自然的生活,但又担心山中生活清贫。
  5. “寒深老屋灯逾瘦”:描绘孤独的夜晚,老屋的灯光微弱,表明生活的困苦。
  6. “病起闭门月倍新”:生病在家,关上门,月亮显得更加明亮,暗示内心的反思。
  7. “散帖半床休检点”:床上散落书信,不再去整理,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8. “爱它鼠迹满凝尘”:满地的鼠迹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困扰,显示内心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灯逾瘦”与“月倍新”的对比,表现出孤独与内心的反思。
  • 象征:老屋、鼠迹等意象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排比: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渐进的情感变化,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离别与思乡。
  • :象征温暖与孤独。
  • :象征希望与反思。
  • 鼠迹:象征生活的琐碎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雁秋辰”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思乡
    B. 兴奋
    C. 忧伤

  2. “寒深老屋灯逾瘦”中“灯逾瘦”表现了什么?
    A. 生活富裕
    B. 生活困苦
    C. 生活平淡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积极向上
    B. 无奈与反思
    C. 绝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思念与孤独的主题。
  • 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描绘了孤独的夜晚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黄景仁的《三叠夜坐韵》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黄景仁更为细腻,关注生活的琐碎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激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黄景仁诗选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