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呈范石湖》

时间: 2025-01-17 10:12:53

风日萧萧两鬓华,倦寻银笔赋余霞。

五更枕上无情雨,三月风前薄命花。

春困有时因病酒,客怀何日不思家。

年来事事心情懒,惟有归耕策最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晚呈范石湖
风日萧萧两鬓华,
倦寻银笔赋余霞。
五更枕上无情雨,
三月风前薄命花。
春困有时因病酒,
客怀何日不思家。
年来事事心情懒,
惟有归耕策最嘉。

白话文翻译:

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的两鬓已渐渐斑白,
我懒于寻觅那银笔来写下这余晖。
凌晨时分,枕边无情的雨声滴落,
三月的风中,花儿却显得命薄。
春困的时节,有时是因为生病和喝酒,
作为客居他乡的我,何时才能不思归家?
这一年来,所有的事情都让我感到懒散,
唯有归耕的策马,最让我感到欢喜。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景象的凄清。
  • 银笔:形象地表达书写的工具,象征诗歌创作。
  • 无情雨:指雨水的冷漠和无情。
  • 薄命花:指春天的花朵,寓意生命短暂。
  • 春困:春季的困倦,常因气候变化导致的乏力。
  • 归耕策:归乡耕作的马,象征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春困”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描绘春日的懒散状态,反映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但也带来一些无所事事的困顿感。这种情怀在古代文人中较为普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翰,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正如标题“春晚”所示,诗人面对春日的温暖,心中却感到一丝忧伤与懒散,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春晚呈范石湖》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开篇以“风日萧萧两鬓华”描绘了诗人已渐渐衰老的形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诗人用“倦寻银笔赋余霞”表达了创作的倦怠,似乎对诗歌创作失去了热情。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无情雨”和“薄命花”描绘出一种春天的凄凉与人生的无常,情感愈发沉重。

“春困有时因病酒”一语,既反映出诗人因生病而感到的疲惫,也暗示了饮酒带来的麻醉与逃避。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客怀何日不思家”中愈发明显,作为一个漂泊在外的人,思乡之情使他倍感孤独。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归耕策马的意象传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暗示着他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春意的同时,深刻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日萧萧两鬓华:春光明媚,但诗人已白发苍苍,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2. 倦寻银笔赋余霞:对创作的疲倦,失去了写作的热情。
  3. 五更枕上无情雨:凌晨的雨声,带来孤独的感受。
  4. 三月风前薄命花:春天的花虽美,却命短如花,象征人生的无常。
  5. 春困有时因病酒:春季的困倦,可能因病痛或酗酒。
  6. 客怀何日不思家:身在异乡,常常思念家乡。
  7. 年来事事心情懒:过去一年中,面对所有事情情绪低落。
  8. 惟有归耕策最嘉:归乡务农的生活最让人向往与满足。

修辞手法:

  1. 对比:春日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
  2. 拟人:雨声被称为“无情”,赋予了雨以人的情感特征,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3. 意象:使用“薄命花”来象征生命的短暂,提升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感慨与思乡之情,表现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简单农耕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风日:象征春天的美好与温暖。
  • 银笔:象征创作和文人情怀。
  • 无情雨:象征孤独与无奈。
  • 薄命花:象征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 归耕策:象征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日萧萧”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风和日丽
    B. 凄清的风声
    C. 暴风雨

  2. “薄命花”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花香
    B. 生命的短暂
    C. 美好的爱情

  3. 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表现在哪一句? A. 五更枕上无情雨
    B. 客怀何日不思家
    C. 归耕策最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翰的《春晚呈范石湖》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多了些时代的忧虑与国家的兴衰。两首诗都呈现出春天的景象,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