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靖康诏令文章种,
桐邑公侯国老家。
种得人间桃李满,
春风无地不开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靖康年间,诏令和文书的传播如同播撒种子,桐邑的公侯和国老们的家族也在其中。经过努力,终于在世间培育出满树的桃李,然而却因春风未至,花朵却无法开放。
注释:
- 靖康:指的是北宋时期的靖康之难,发生在1127年,金朝攻陷汴京,宋徽宗和宋宣宗被俘。
- 诏令:皇帝发布的命令或公告,这里比喻文章的传播。
- 桐邑:今浙江桐乡,古时为政治、经济重要地区。
- 公侯:指的是封建贵族。
- 桃李: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春风未至,暗示时局的困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翰,字景韶,号仲明,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靖康之难后,国家动荡,诗人通过自然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忧虑与希望。
诗歌鉴赏:
《上元上亭》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诗作,刘翰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却又被现实所压制的景象。开篇提到“靖康诏令”,直接将历史事件引入诗中,显示了对历史的关注和对国事的忧虑。接着提到“桐邑公侯”,不仅仅是对地方权贵的描绘,更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生态的反思。
“种得人间桃李满”,此句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人才和美好的事物比作桃李,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然而,紧接着的“春风无地不开花”却是一个强烈的反转,暗示尽管努力播种,但在现实的春风未至的情况下,理想无法实现。这种强烈的对比与情感的起伏,使得诗歌在简洁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练而有力,情感上也在悲观与乐观之间摇摆,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靖康诏令文章种:历史事件与文学传播的结合,暗示文化的种植。
- 桐邑公侯国老家:政治背景的引入,强调权贵的影响。
- 种得人间桃李满:象征人才的繁荣,表现理想的实现。
- 春风无地不开花:现实的无奈,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李比作人间的美好事物,展现希望。
- 对比:理想的丰盈与现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未来的关切,反映了在动荡历史下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着人才与美好的未来,代表诗人对社会发展的期盼。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着理想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靖康”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 A. 1066年
- B. 1127年
- C. 1200年
-
“桃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人才与美好事物
- C. 自然风景
-
诗中“春风”未至的含义是什么?
- A. 暗示美好事物无法实现
- B. 象征自然的变化
- C. 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夜泊牛津》 by 李白:抒发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对比作品:李白的《将进酒》与刘翰的《上元上亭》。
- 解读: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刘翰更加沉重,李白则充满豪情,展现出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研究刘翰的诗风。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帮助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