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采菱叩舷之音》

时间: 2025-01-17 10:01:13

秋风兮凄凄,山中兮桂枝。

弹余冠兮尘堕,芳草绿兮未归。

家遥遥兮辞楚荆,伤去国兮重登临。

扶长剑兮增慨,复鸣铗兮成音。

采中洲兮兰芷,望美人兮千里。

我所思兮天一方,共明月兮隔秋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余久客都城秋风思归作楚语和吴郎采菱叩舷之音
—— 刘翰 〔宋代〕

秋风兮凄凄,山中兮桂枝。
弹余冠兮尘堕,芳草绿兮未归。
家遥遥兮辞楚荆,
伤去国兮重登临。
扶长剑兮增慨,
复鸣铗兮成音。
采中洲兮兰芷,
望美人兮千里。
我所思兮天一方,
共明月兮隔秋水。

白话文翻译

秋风凄凉,山中桂树飘香。
我轻轻弹去帽上的尘土,芳草依旧绿意盎然,却未能归家。
家乡遥远,我告别了楚地和荆地,
思乡之情让我再次登高望远。
我扶着长剑,心中感慨愈加深沉,
再次振动剑鞘,发出铿锵之声。
我在中洲采摘兰花和芷草,
远望那千里之外的美人。
我所思念的在天的另一方,
月光相伴,却隔着秋水。

注释

  • :古汉语助词,类似现代汉语的“啊”或“呢”。
  • 桂枝:桂树的枝条,象征着秋天和思乡之情。
  • 弹余冠兮尘堕:轻轻抖掉帽子上的尘土,表达离乡的无奈和对过往的回忆。
  • 芳草绿兮未归:芳草依然青翠,但自己却未能归乡。
  • 扶长剑兮增慨:把持长剑,感慨万千,象征着侠义与思乡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诗人在都城游历,思念故乡,表达了离乡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无奈之情。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秋风和桂枝为起点,描绘了一个孤独游子在异乡的思乡情绪。通过“秋风兮凄凄”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随即引入对桂树的描写,桂树的香气不仅象征着秋的气息,同时也带来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弹余冠兮尘堕”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状的无奈,尘土象征着离去的岁月和人生的沉重。

“家遥遥兮辞楚荆”则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达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最后几句通过“飞采兰芷”和“望美人兮千里”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游子对故乡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风兮凄凄,山中兮桂枝:秋风凄凉,桂树在山中摇曳,营造出悲秋的氛围。
  2. 弹余冠兮尘堕:轻轻抖掉帽子上的尘土,象征着与过去的告别。
  3. 芳草绿兮未归:芳草依旧青翠,但自己却未能归乡,体现了游子的孤独感。
  4. 家遥遥兮辞楚荆:告别了故乡的楚地和荆地,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
  5. 伤去国兮重登临:伤心离去的故国,让自己再次登高望远,感慨万千。
  6. 扶长剑兮增慨:手握长剑,增添了几分豪情与感慨。
  7. 复鸣铗兮成音:再次振动剑鞘,发出铿锵的声音,象征着志向和决心。
  8. 采中洲兮兰芷:在中洲采摘兰花和芷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9. 望美人兮千里:远望千里之外的美人,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的向往。
  10. 我所思兮天一方,共明月兮隔秋水:思念之人远在天边,唯有明月与秋水相隔,表达了思念的深切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秋风象征着离别的愁绪。
  • 拟人:桂枝的摇曳似乎在诉说游子的心声。
  • 对仗:如“扶长剑兮增慨,复鸣铗兮成音”,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对家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离别和愁苦的心情。
  • 桂枝:代表着秋天的美好和对故乡的怀念。
  • 长剑:象征着侠义与志向,也表现了游子的坚定与感慨。
  • 兰芷: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纯洁,暗示游子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秋风兮凄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悲伤
    • D. 平静
  3. “我所思兮天一方,共明月兮隔秋水”中“明月”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情
    • C. 思念
    • D. 忘却

答案

  1. B. 宋代
  2. C. 悲伤
  3. C.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加直接和深刻,杜甫的忧伤与责任感更加突出。
  • 《静夜思》:李白的诗则以简单的意象与直白的情感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风格更为清新。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