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17 10:26:19

萋萋芳草。

怨得王孙老。

瘦损腰围罗带小。

长是锦书来少。

玉箫吹落梅花。

晓寒犹透轻纱。

惊起半屏幽梦,小窗淡月啼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萋萋芳草。怨得王孙老。瘦损腰围罗带小。长是锦书来少。玉箫吹落梅花。晓寒犹透轻纱。惊起半屏幽梦,小窗淡月啼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满地的芳草,令我怨恨那王孙已老,身形憔悴,腰围的罗带显得格外小。总是期待着锦书的来信,却总是难以见到。清晨的寒风吹落了梅花,寒意透过轻纱依然刺骨。惊醒了我那半屏幽静的梦境,窗外的淡月下,乌鸦在啼叫。

注释: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芳草:有香气的草,象征美好的事物。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指代远方的恋人。
  • 锦书:用华美的书信,象征思念之情。
  • 玉箫:用玉制成的笛子,表示音乐的优雅。
  • 轻纱:轻薄的纱布,形容薄弱的衣物,带有寒意。
  • 幽梦:静谧的梦境,暗示内心的期盼与惆怅。
  • 淡月:微弱的月光,增加了诗的意境。

典故解析:

词中提到的“王孙”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王孙”一词,常常用来象征思念的对象或恋人。梅花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高洁与坚韧,而这里的“玉箫”则表现了音乐的清雅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翰,字文华,号晦庵,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以情感细腻、品味高雅著称。他的词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爱情的思索,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清平乐》是刘翰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因思念而作,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作品的背景可能与当时南宋的社会环境有关,文人们多有离愁别绪,尤其是对远方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幅孤独而惆怅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开头以“萋萋芳草”引入,渲染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场景,但随即转向对“王孙”的怨恨,表现出一种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和对美好青春的怀念。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形的消瘦,腰围的罗带显得小,暗示着岁月的蹉跎和对爱情的渴望。通过“长是锦书来少”,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与期待,却总是音信稀少,令人心生感慨。

下半部分以“玉箫吹落梅花”描绘了清晨的音乐和梅花的凋零,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孤独感。再加上“晓寒犹透轻纱”,更是渗透出一种清晨的寒意,强化了孤独的气氛。最后的“惊起半屏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则将整首词推向高潮,梦境的惊醒与外界的啼鸣交织在一起,留下无尽的思索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萋萋芳草。
    表达了生机与美好,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2. 怨得王孙老。
    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怨恨,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加剧。

  3. 瘦损腰围罗带小。
    通过身体的变化反映内心的失落与孤独。

  4. 长是锦书来少。
    表达对书信的期待与无奈,增添了思念的深度。

  5. 玉箫吹落梅花。
    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

  6. 晓寒犹透轻纱。
    寒意透过轻纱,突出孤独感。

  7. 惊起半屏幽梦,
    梦醒时分,内心的宁静被打破,带来新的思考。

  8. 小窗淡月啼鸦。
    清晨的宁静被打破,乌鸦的啼叫象征着生活的现实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箫”比喻音乐的优雅。
  • 拟人:将梅花与音乐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长是锦书来少”对“瘦损腰围罗带小”,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思念、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生命的美好,亦是短暂的象征。
  • 王孙:象征远方的恋人,承载着思念与情感。
  • 玉箫: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但在此处也代表着美好的逝去。
  • 晓寒:象征轻微的孤独与清晨的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萋萋芳草”中的“萋萋”指的是: A. 草木繁茂的样子
    B. 草木枯萎的样子
    C. 草木凋零的样子
    D. 草木稀疏的样子

  2. 词中提到的“王孙”主要象征: A. 朋友
    B. 亲人
    C. 远方的恋人
    D. 诗人自己

  3. “玉箫吹落梅花”表达了: A. 生命的美好
    B. 孤独与失落
    C. 快乐的时光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刘翰更多地表现了孤独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和对生活的感悟。刘翰的语言清新,意象丰富,而李清照则情感更为细腻,具有更强的女性视角和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