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临 立夏日雨中作》
时间: 2025-01-14 10:12: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过花时,才逢笋候,碧窗春去无踪。
似别情人,河桥愁盼征篷。
打梅摘豆俱慵。正漫天丝雨濛濛。
梦回酒醒,巡檐倚阑,离绪重重。
一场惆怅,半榻瞢腾,暂携溪老,閒讯渔翁。
落花天气,从君脱帽江东。
绿满长空。笑几番汉苑秦宫。
暗帘栊。玫瑰成阴,渐逗薰风。
白话文翻译
刚过花开的季节,恰逢竹笋出土,碧窗前春天的踪迹已无。
如同与情人别离,河边的桥上愁苦地期待着船篷。
采梅和摘豆都感到懒散,正好漫天细雨蒙蒙。
梦中醒来时,倚着屋檐,心中情绪重重。
一阵惆怅,躺在半榻上恍惚,暂时和溪边的老渔夫闲聊。
落花的天气里,您从江东脱下帽子。
绿色遍布长空,笑谈几次汉朝的园林和秦宫。
暗帘之中,玫瑰成荫,渐渐引来薰风。
注释
- 乍过:刚刚经过。
- 笋候:竹笋的生长季节。
- 碧窗:青色的窗户,象征春天的气息。
- 征篷:指船上的篷布,寓意远行。
- 打梅摘豆:形容采摘梅子和豆子,暗示夏日的到来。
- 漫天丝雨:细雨纷飞,形象生动。
- 离绪重重:离别的情绪非常沉重。
- 溪老:指年长的渔夫。
- 脱帽江东:指在江东的地方去掉帽子,象征轻松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字佩弦,号秋崖,生于1642年,卒于1718年。他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立夏时节,正值初夏多雨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夏日的细雨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夏季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离别的愁苦和内心的惆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夏初临 立夏日雨中作》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初夏雨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乍过花时,才逢笋候”引入,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仿佛春天的芬芳尚在空气中飘荡,但竹笋的生长又昭示着初夏的到来。这种季节的交替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诗人心境的映照。
在细雨纷飞的日子里,诗人像是在与情人分别,愁苦的心情在“河桥愁盼征篷”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这里的“征篷”不仅指船只的篷盖,更是一种对远行的期待与焦虑。诗中“梦回酒醒”的意象,暗示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诗人似乎在追寻一种被遗忘的快乐与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初夏的雨景与个人的惆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中,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慨,令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过花时,才逢笋候":刚刚过了花开的时节,正好迎来竹笋的生长。描绘了季节的转换。
- "碧窗春去无踪":青色的窗前已无春天的踪影,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似别情人,河桥愁盼征篷":如同与情人分别,站在河边的桥上愁苦地期待远行的船。
- "打梅摘豆俱慵":采摘梅子和豆子都感到懒散,体现了夏日的慵懒气息。
- "正漫天丝雨濛濛":正好是细雨蒙蒙的天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梦回酒醒,巡檐倚阑,离绪重重":在梦中醒来,倚着窗檐,心中感慨离别的情绪非常沉重。
- "一场惆怅,半榻瞢腾":一阵惆怅,躺在半榻上感到恍惚。
- "暂携溪老,閒讯渔翁":暂时和溪边的老渔夫闲聊,增添了一丝生活的趣味。
- "落花天气,从君脱帽江东":落花的天气里,您从江东的地方脱下帽子,象征轻松自在。
- "绿满长空":绿色覆盖了整个天空,描绘出初夏的生机。
- "笑几番汉苑秦宫":笑谈几次汉朝的园林和秦宫,表达对历史和文化的向往。
- "暗帘栊。玫瑰成阴,渐逗薰风":暗窗帘后,玫瑰成荫,渐渐引来薰风,象征着温柔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相结合,如“似别情人”。
- 拟人:通过情感的表达使自然更具人性化,如“漫天丝雨濛濛”。
- 对仗:如“打梅摘豆”与“梦回酒醒”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初夏的细雨与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及对生活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
- 笋:代表春夏交替的生机与希望。
- 雨:象征思念、怀旧和柔情。
- 河桥:暗示离别和等待。
- 酒:象征欢愉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乍过花时”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诗人对“征篷”的期待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旅行
- B. 忧愁与思念
- C. 轻松自在
-
诗中“漫天丝雨濛濛”描绘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 A. 晴天
- B. 大雨
- C. 细雨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陈维崧的《夏初临》更多地关注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宏大的自然景观与壮丽的诗意。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陈维崧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