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再次韵于真人)》
时间: 2025-01-07 05:37:3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更漏子(再次韵于真人)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诵真经,期万过。未灭无明心火。宜回首,探真空。融怡淡漠中。自古人,何处在。谩记声名沽卖。抛尘累,养清闲。琼浆自驻颜。
白话文翻译:
念诵真经,希望能有万次的收获。然而,内心的无明之火依然未熄灭。应该回头审视,探索那虚无的真空。融入那宁静淡泊之中。自古以来的人,又在哪里呢?只是在随意地记忆声名与名利。抛弃尘世的负累,享受清闲的生活。唯有美酒可以驻颜。
注释:
- 真经:指佛教经典,象征智慧与觉悟的指引。
- 无明心火:无明指无知和迷惑,心火则是指内心的烦恼与执念。
- 真空:在此指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与空灵状态。
- 融怡淡漠:融入那种宁静与淡泊的状态。
- 谩记声名沽卖:随意记住名声与追逐名利。
- 琼浆:美酒,象征享乐和长生。
典故解析:
- “真经”:佛教经典,强调修行与觉悟。
- “抛尘累”:古人常提及的对世俗烦恼的抛弃,诸如《庄子》中提到的超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继先,宋代词人,以清新奇丽的词风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怀和对自然的向往。
- 创作背景:在宋代,士人追求精神境界与自我修养,诗词中常表现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更漏子》通过对修行与内心世界的探索,表达了作者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反思。开篇提到“诵真经,期万过”,即使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仍然感受到内心的烦恼与迷茫。“未灭无明心火”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执念,反映出一种对自我觉醒的渴望。而“宜回首,探真空”则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在后半部分中,作者对名声的淡漠表现得淋漓尽致,“谩记声名沽卖”让人思考,名利究竟能带来什么。最终,抛却尘世的纷扰,作者寻求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琼浆自驻颜”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整首词不仅有对自身修行的深刻反思,也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哲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诵真经,期万过:念诵经典,希望能获得无数的智慧。
- 未灭无明心火:然而,内心的烦恼依然存在。
- 宜回首,探真空:应当反思自己,探索心灵的宁静。
- 融怡淡漠中:融入那种淡泊宁静的状态。
- 自古人,何处在:自古以来,人究竟在何处呢?
- 谩记声名沽卖:只是在随意追逐名声与利益。
- 抛尘累,养清闲:放下世俗的负担,享受清闲的生活。
- 琼浆自驻颜:唯有美酒能让人保持风采。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轻闲”与“尘累”的对比,表现心境的不同。
- 比喻:将“琼浆”作为美好生活的象征,富有诗意。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真经:象征智慧与修行。
- 无明心火:内心的烦恼与执念。
- 真空:宁静与空灵的心境。
- 琼浆:享乐与自我保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更漏子》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张继先
- C. 苏轼
- D. 杜甫
-
诗中提到“未灭无明心火”,这指的是什么?
- A. 外界的烦恼
- B. 内心的无知与烦恼
- C. 外在的名利
- D. 自然的现象
-
“琼浆”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酒
- B. 美好生活
- C. 忘却烦恼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如梦令》 - 李清照
-
诗词对比: 比较张继先的《更漏子》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张继先更重内心的宁静与反思,而李白则侧重豪放与畅饮。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