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践松花岸,今临黑水祠。
穷荒行欲市,垂老策无奇。
载重看黄马,供厨致白罴。
武侯祠下宿,扶杖转支离。
白话文翻译:
曾经我在松花江岸边行走,如今却来到黑水旁的祠堂。
在这荒凉的地方我想要交易,但年纪已大,所带的东西并不特别。
我骑着黄马,重重的负担着,去为厨中准备白色的熊肉。
在武侯祠下我暂时歇脚,拄着拐杖,心神恍惚,感到孤独无助。
注释:
- 松花岸:松花江的岸边,松花江是中国东北的一条重要河流。
- 黑水祠:指的是与黑水相关的祠堂,可能是纪念某位历史人物的地方。
- 穷荒:荒凉的地方,形容环境的贫瘠。
- 策无奇:指年老体衰,所带的物品没有特别之处。
- 载重看黄马:骑着一匹黄马,可能代表着年老的骑士。
- 供厨致白罴:为厨房准备食材,这里提到的“白罴”可能是指一种珍贵的食材。
- 武侯祠:指的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炳麟(1868-1933),字子平,号石冰,湖南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和诗人。他提倡国学,致力于社会改革,其诗风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黑龙潭》创作于清末,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困境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游历与感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黑龙潭》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历史思考的诗作。全诗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从曾经的繁华到如今的落寞,展示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怀念。开篇“昔践松花岸,今临黑水祠”,通过时空的对比引入了诗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从青少年时期的活力到如今的老态,生活的变化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在荒凉之地的行乞与交易,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处境,也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影响。诗中提到的“载重看黄马,供厨致白罴”更是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困顿,年迈的诗人仍在为生计奔波,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不屈的精神。
最后一句“武侯祠下宿,扶杖转支离”则是对其内心状态的深刻描绘,身处历史文化的丰厚之地,却感到心灵的孤独和失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自我的反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践松花岸: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松花江边走过,暗示了美好的过去。
- 今临黑水祠:现在来到黑水的祠堂,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穷荒行欲市:在荒凉的地方想要交易,体现了生活的不易。
- 垂老策无奇:年老了,所带的东西无特别之处,暗示了对生活的失落感。
- 载重看黄马:骑着黄马,象征着诗人仍在努力,尽管生活艰难。
- 供厨致白罴:为厨房准备食材,显示了生活中的琐碎与责任。
- 武侯祠下宿:在历史的丰碑下暂时歇脚,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渺小。
- 扶杖转支离:借助拐杖支撑自己,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和“今”的对比,强调时间对人的影响。
- 象征:黄马象征着诗人仍在拼搏,白罴则象征着生活的负担与珍贵。
- 意象:黑水、武侯祠等意象营造出历史感与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在时代变迁中个体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生存意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花:象征青春与美好。
- 黑水:象征沧桑与变迁。
- 武侯祠: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 黄马:象征诗人的坚持与努力。
- 白罴:象征生活的负担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曾在什么地方走过?
- A. 黑水
- B. 松花江岸
- C. 武侯祠
- D. 荒凉之地
-
诗中提到的“扶杖转支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无助
- C. 希望
- D. 自信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在《春望》中通过对国事的感慨与个人的愁苦,展示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与章炳麟在《黑龙潭》中表达的孤独感有相似之处。
- 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壮美的自然景观与个体情感的结合,展现出另一种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章炳麟的诗文集
- 《清代诗词研究》相关书籍
- 历史文献关于武侯祠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