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龙岩得马守真玉印,嘱题小令》
时间: 2025-01-06 08:2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龙岩得马守真玉印,嘱题小令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白玉篆银丝。两字珠玑。
芳名留与后人知。
斗大黄金磨灭尽,不铸相思。
押尾带胭脂。兰草差差。
风流豪侠想襟期。
名士倾城偏印合,惜未同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提到的“白玉篆银丝”是指精美的印章,两个字如同珠宝般璀璨。
它的名字将留给后人,让人们铭记。
即便是磨灭的黄金,也无法铸就我的相思之情。
那印章的边缘带着胭脂,兰草虽美却显得微不足道。
风流的豪杰们总是怀有理想和风雅。
而那些名士倾城之地的合印,令人惋惜的是我们未能在同一个时代相遇。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玉篆:指用白玉雕刻的篆刻印章。
- 银丝:可能指印章上的细工或银色的装饰。
- 珠玑:如珠宝般珍贵的字。
- 芳名:美好的名字。
- 斗大:形容非常大的样子;这里引申为珍贵的东西。
- 相思:思念之情。
- 兰草:象征高雅与纯洁的植物,兰草的生长状态差表示有些不如意。
- 风流豪侠:形容风度翩翩、气度非凡的人。
- 名士倾城:指广受欢迎的名士。
- 偏印合:可能是指独特的印章或印信。
典故解析:
- 此诗通过“白玉篆”与“黄金”对比,暗示了对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珍视,表明情感的价值超越物质。
- “兰草”与“风流豪侠”体现了对才子佳人的向往与理想化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1646-1712),清代诗人,字震亨,号澄怀,晚号澄怀居士,出身于富裕家庭。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写于黄燮清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友人的怀念。诗中提到的印章可能象征着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以精致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中通过对“白玉篆银丝”的描绘,展现了印章的珍贵,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真挚情感。诗人用“芳名留与后人知”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希望后人能够铭记这份情谊。
接着,诗人用“斗大黄金磨灭尽,不铸相思”强调了相思之情的深重,即使是物质财富也无法与之相比。此处反映出诗人对情感的专注与执着。
“押尾带胭脂”则用雅致的意象描绘出印章的优雅,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兰草差差”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失落,似乎在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最后,诗句“名士倾城偏印合,惜未同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能与志同道合者相遇的遗憾,令人感受到一种幽深的惆怅与无奈。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中,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玉篆银丝: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出印章的华美,暗示其珍贵性。
- 两字珠玑:强调印章上的字如珠宝般璀璨,象征着友谊的美好。
- 芳名留与后人知:表达对友谊的期望,希望传承。
- 斗大黄金磨灭尽,不铸相思:强调情感的珍贵超越物质财富。
- 押尾带胭脂:描绘印章的雅致,暗示美的存在。
- 兰草差差:表现对理想的失落。
- 风流豪侠想襟期:表现对风流人物的向往。
- 名士倾城偏印合,惜未同时:表达对未能相遇的惋惜。
修辞手法:
- 对比:物质与情感的对比,强调情感的珍贵。
- 象征:印章象征着友谊和情感的承载。
- 比喻:将字形容为“珠玑”,突出其美好。
- 夸张:如“斗大黄金”增强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情感的珍视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友谊的向往与对错过的遗憾,情感细腻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银丝:象征珍贵与华美。
- 珠玑:象征美好的语言与情感。
- 兰草:象征高雅与孤独。
- 黄金:象征物质财富。
- 印章:象征情感的承载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玉篆银丝”象征什么?
- A. 友情的珍贵
- B. 物质的富有
- C. 自然的美丽
-
“斗大黄金磨灭尽,不铸相思”强调了什么?
- A. 物质的价值
- B. 情感的重要性
- C. 名声的显赫
-
“兰草差差”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喜悦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屈原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黄燮清的《浪淘沙》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浪淘沙》则聚焦于友情的珍贵与惋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燮清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