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子之去,亦如其来。小人之来,亦如其云。既有恩情,且无怨怒。既有僧嫌,且无思慕。
白话文翻译:
君子的离去,就像他来时一样。小人的到来,也像云一样飘忽不定。既然有恩情,就不要有怨恨和愤怒。既然有僧人的嫌弃,就不要有思念和羡慕。
注释: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 如其来:像他来时一样,表示自然、从容。
- 如其云:像云一样,表示变化无常、不可捉摸。
- 恩情:指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 怨怒:怨恨和愤怒。
- 僧嫌:僧人对世俗的嫌弃。
- 思慕:思念和羡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君子吟》是邵雍表达对君子与小人不同态度的一首诗,体现了他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风气复杂,君子与小人的行为对比鲜明。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君子行为的赞赏和对小人行为的批判,同时也传达了对待人际关系的理性态度。
诗歌鉴赏:
邵雍的《君子吟》以简洁的语言,对比了君子与小人的行为特征,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君子之去,亦如其来”展现了君子行为的从容不迫,而“小人之来,亦如其云”则揭示了小人行为的不稳定和不可靠。后两句“既有恩情,且无怨怒。既有僧嫌,且无思慕”则强调了在人际关系中应保持的平和心态,既要有感恩之心,又不要因怨恨而失去理智,同时也要避免因嫌弃而产生不必要的思念和羡慕。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邵雍的理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子之去,亦如其来”:君子离开时,就像他来时一样自然、从容,没有矫揉造作。
- “小人之来,亦如其云”:小人到来时,像云一样飘忽不定,不可捉摸,缺乏稳定性。
- “既有恩情,且无怨怒”:在人际交往中,即使有深厚的恩情,也不要因此产生怨恨和愤怒,保持平和的心态。
- “既有僧嫌,且无思慕”:即使有僧人对世俗的嫌弃,也不要因此产生思念和羡慕,保持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君子与小人的行为对比,突出了君子的高尚品质和小人的不可靠性。
- 比喻:用“如其来”和“如其云”比喻君子和小人的行为特征,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强调在人际关系中应保持的理性态度和道德修养,既要有感恩之心,又要避免因怨恨和羡慕而失去理智,体现了邵雍的理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君子:高尚品德的象征。
- 小人:品德低下的象征。
- 云:变化无常、不可捉摸的象征。
- 恩情:深厚情感的象征。
- 怨怒:负面情绪的象征。
- 僧嫌:超然世俗的象征。
- 思慕:情感依恋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君子之去,亦如其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君子离开时很突然 B. 君子离开时很从容 C. 君子离开时很悲伤 D. 君子离开时很愤怒
-
“小人之来,亦如其云”中的“云”比喻了什么? A. 小人的稳定性 B. 小人的不可靠性 C. 小人的高尚品质 D. 小人的深厚情感
-
诗中“既有恩情,且无怨怒”强调了什么? A. 感恩和怨恨并存 B. 感恩和怨恨都不重要 C. 感恩但不怨恨 D. 怨恨但不感恩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书有感》(朱熹):朱熹的这首诗也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 《题西林壁》(苏轼):苏轼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诗词对比:
- 《君子吟》与《观书有感》:两首诗都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理性思考,但《君子吟》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而《观书有感》则更侧重于个人修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集》:收录了邵雍的主要诗文作品,是研究邵雍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代表作,包括邵雍的《君子吟》。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