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吴王争霸日,
歌钟满地上高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
人尽台崩花自开。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吴王争霸的时代,
歌声和钟声在高台上回荡。
三千位宫女聚集在观赏花的地方,
如今台崩毁了,花却依旧盛开。
注释:
- 忆昔:回忆过去。
- 吴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历史上吴国与越国之间的争霸。
- 争霸:争夺霸主地位。
- 歌钟:古代音乐形式,歌声与钟声。
- 高台:指古代的高楼或台阁,通常用于举行盛大活动。
- 宫女:指古代帝王后宫的女子,负责侍奉。
- 看花处:观赏花的地方。
- 人尽:人们都已经离开。
- 台崩:台的倒塌,暗示历史的变迁。
- 花自开:花依旧盛开,象征生命的延续与美好的常在。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了吴王争霸的历史背景,具体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斗争。吴王的争霸标志着那个时代的权力斗争与盛衰交替。诗中提到的“高台”可能暗指当时的权力中心,而“三千宫女”则象征着那个时代的奢华与繁华。尽管台已经崩毁,但花依旧盛开,隐喻着历史的无情与美好事物的永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羽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体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对历史的回顾中产生的,通过对吴王争霸的回忆,引发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姑苏台怀古》通过回忆吴国的辉煌历史,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诗的开头“忆昔吴王争霸日”即点明了主题,诗人通过对过去盛况的回忆,反映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历史的辉煌,也揭示了如今的荒凉。
“歌钟满地上高台”描绘了当年盛大的场景,音乐与欢声笑语交织,仿佛将人们带入那个充满生机的时代。而接下来的“三千宫女看花处”,则进一步强调了当时的繁华和奢侈,宫女们在花前聚集,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然而,随着“人尽台崩花自开”的出现,诗人对过去的怀念被打断,现实的残酷显现出来。高台虽已崩毁,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但花依然绽放,暗示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的延续。这样的对比,令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忆昔吴王争霸日”:回忆过去吴国与他国争夺霸权的日子。
- “歌钟满地上高台”:当时高台上歌声和钟声不断,热闹非凡。
- “三千宫女看花处”:众多宫女在美丽的花前聚集,显现出一种奢华的景象。
- “人尽台崩花自开”:如今人去台崩,唯有花朵依旧盛开,反映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顽强。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凋零。
- “歌钟”与“崩”,形成鲜明对照,突显时光的流逝。
- 通过“花自开”表现出一种生命的顽强与美好的永恒。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通过对吴王争霸的回忆,反映出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叹,传达了生命的韧性与美的恒存。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吴王:代表历史的权力与荣耀。
- 高台:象征着权力的中心和繁华的象征。
- 宫女:代表着当时的繁华与奢侈生活。
- 花:象征美好与生命的延续,即使在荒凉的现实中仍然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王”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王?
- A. 汉代
- B. 唐代
- C. 春秋时期
- D. 战国时期
-
诗中“人尽台崩花自开”的意思是:
- A. 人们都离开了,台塌了,但花依旧盛开。
- B. 人们在台上快乐地看花。
- C. 台一直保持完好,花也没有凋谢。
- D. 人们聚集在台上,花朵盛开。
答案: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 《静夜思》则是通过对月光的描写,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通过这些诗作的对比,可以看出,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