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李太博得替》

时间: 2025-01-17 09:42:29

惠爱复公清,三年报政成。

弦歌敦雅俗,桃李蔼春荣。

县治尝游刃,朝趋久彯缨。

相门如有相,他日愿持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惠爱复公清,三年报政成。
弦歌敦雅俗,桃李蔼春荣。
县治尝游刃,朝趋久彯缨。
相门如有相,他日愿持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太博知县的赞美。他在任期间惠及百姓,三年来治理政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县里的人们和谐善良,文化气息浓厚,桃花和李花在春天里争相绽放。县治如同游刃般轻松自如,早晨上班时常常见到他身穿官袍的身影。如果有机会再见到相门的朋友,希望能够以公正的态度对待。

注释:

  • 惠爱:恩惠与关爱,指李太博对百姓的关心。
  • 复公清:形容李太博的清白与公正。
  • 弦歌:指琴瑟和鸣,寓意和谐美好的文化氛围。
  • 敦雅俗:敦厚与雅致,指风俗的高雅与和谐。
  • 桃李:比喻学生或后辈,春季花开象征着繁荣与希望。
  • 游刃:比喻处理事务非常得心应手。
  • 彯缨:指官员的袍带,象征身份与地位。
  • 相门:指士人之家,表达对士人的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孤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以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独特见解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林逋在李太博担任知县期间所作,反映了对李知县施政得力的赞赏与感激。李太博致力于改善县中的风气与民生,诗中通过描绘和谐的社会景象,表现出对良好治理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李太博知县的赞美,展现出一种清新明亮的风格。诗的开头两句直接称赞李知县的清白与施政成效,显示出作者对其治理的认可。接下来,诗人通过“弦歌敦雅俗,桃李蔼春荣”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县里文化繁荣、风俗和谐的景象。桃李的盛开不仅是自然的美景,也象征着知识的传播与人才的培养。

“县治尝游刃”的比喻意象,强调了李知县处理政务的从容与自信,显示出他在治理中的高超才能。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若有机会再次相见,愿意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对理想治县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情怀与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惠爱复公清:赞美李太博的为政风范,关爱百姓,清白公正。
  2. 三年报政成:李知县治理三年,成效显著。
  3. 弦歌敦雅俗:县中人们和谐,文化氛围浓厚。
  4. 桃李蔼春荣:春天的桃李盛开,象征着繁荣与希望。
  5. 县治尝游刃:治理县务如同游刃,有条不紊,轻松自如。
  6. 朝趋久彯缨:早晨上班时常见到他身穿官袍,象征身份与地位。
  7. 相门如有相:若有机会再见到士人朋友。
  8. 他日愿持衡:希望能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音乐感。如“桃李蔼春荣”中运用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良好的治理带来的社会和谐,表现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知县李太博清白治政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着知识的传播与人才的培养。
  • 弦歌:代表和谐的文化氛围。
  • 县治:治理的场所,象征着政治的稳定与良好的管理。
  • 朝趋:象征着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太博在任期间,主要得到哪方面的赞美?

    • A. 个人魅力
    • B. 清白公正的治理
    • C. 财务管理
    • 正确答案:B
  2. 诗中“桃李蔼春荣”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美景
    • B. 和谐的社会风气
    • C. 知识与人才的培养
    • 正确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游刃”是指什么?

    • A. 处理事务非常轻松自如
    • B. 刀具的锋利
    • C. 游玩时的乐趣
    • 正确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小池》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林逋的《知县李太博得替》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绘了对社会风气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治理的赞美,而后者则关注于对离别的感伤。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积极向上,后者则充满了忧郁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林逋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