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五尺大道上,安排官吏来治理南方的夷族。
希望能够让文翁来教导他们,也希望孟获能有所了解。
美味的菜肴和酱料摆满了桌子,歌声和竹枝词交织在一起。
喝酒的时候要尽情畅饮,故乡的事情不要去思念。
注释:
- 汉家:指汉朝的统治。
- 五尺道:指汉朝的道路,象征着中央政权的治理。
- 置吏:安排官吏,指派官员。
- 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文翁:指汉朝的著名教育家,意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孟获:南方夷族首领,寓意着对少数民族的理解和包容。
- 盘馐蒟酱:形容丰盛的宴席。
- 竹枝辞:一种民间歌谣,代表地方文化的活力。
- 取酒须勤醉:劝酒的诗句,表达了豪放之情。
- 乡关不可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又选择放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文风清新自然,擅长诗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司马光的朋友张寺丞赴富顺监任职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治理思路,强调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汉朝治理南方少数民族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与关怀。开篇提到“汉家五尺道”,既是对当时治国理政的肯定,也是对南方夷族的关注。接着提到“文翁”和“孟获”,表达了教育与文化对于少数民族的重要性,暗示着通过教育可以促进民族团结。
诗中描绘的宴会场景,“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展现了丰盛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最后一句“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希望他能够放下对故乡的思念,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理念和文化背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家五尺道:提到汉朝的道路,象征着中央政府的权威。
- 置吏抚南夷:指派官员治理南方少数民族,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重视。
-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希望文翁来教育他们,孟获也能有所理解,强调文化交流。
- 盘馐蒟酱实:描绘美好的宴席,象征繁荣。
- 歌杂竹枝辞:表现地方文化的活力与多样性。
- 取酒须勤醉:劝酒,表达豪放的情感。
- 乡关不可思:劝朋友放下对故乡的思念,专注新环境。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对仗、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对南方少数民族治理的思考及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个人情感的放下与对新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五尺道:象征治理与权威。
- 文翁、孟获:代表文化与民族的交融与理解。
- 盘馐蒟酱:象征丰盛的物质生活。
- 竹枝辞:代表地方文化的多样与活力。
- 酒:象征豪放与情感的释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夷”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少数民族?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
诗中提到的“文翁”是谁?
- A. 汉朝的统治者
- B. 汉朝的教育家
- C. 南方的首领
- D. 古代诗人
-
“乡关不可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朋友的祝福
- D. 对工作的担忧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司马光的《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体现了对国家与民族的关心,但司马光更注重文化的传承,而王之涣则更加关注壮丽的自然景观。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前者更具现实主义色彩,后者则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