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月夜忆素芝、娄东,次元韵》

时间: 2025-01-01 14:13:01

凌波立尽花阴月,窗掩文纱。

衣捲轻纱。

一树梧桐影又斜。

姮娥可解侬心事,汝怕云遮。

侬怕愁遮。

只恨伊人在水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月夜忆素芝
凌波立尽花阴月,窗掩文纱。
衣捲轻纱。一树梧桐影又斜。
姮娥可解侬心事,汝怕云遮。
侬怕愁遮。只恨伊人在水涯。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波光粼粼的花影下,我独自伫立,窗帘轻掩,纱衣随风轻轻卷起。一棵梧桐树的影子在斜阳中摇曳。嫦娥或许能理解我的心事,但你却害怕云雾遮挡。可我更怕愁苦的阴霾笼罩心头。只恨那心爱的人远在水边。

注释

  • 凌波:指水面微波荡漾,常用来描写轻盈的姿态。
  • 花阴月:花影和月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幽静的夜景。
  • 窗掩文纱:窗帘轻掩,显得文雅而柔和。
  • 姮娥:嫦娥,月宫的女神,常被用来象征孤独与思念。
  • :我,方言用法,表达亲昵感情。
  • 伊人:指心爱的人。

典故解析

  • 嫦娥:出自《山海经》,传说她因偷吃不死药飞往月宫,成为月亮女神,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水涯:常用来指代遥远的地方,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景芝,清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作者思念爱人之际,月夜的宁静与孤独使得情感愈加深厚,折射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采桑子 月夜忆素芝》是一首充满柔情与思念的词作。开篇以“凌波立尽花阴月”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美丽,营造出一个恬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词中使用了“窗掩文纱”这样的细腻描写,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夜晚轻柔的微风拂过纱帘,带来一丝温暖却又令人感到些许凉意。

接着,作者用“衣捲轻纱”将自己的情绪与自然景象结合,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轻盈的心境。然而,随之而来的“姮娥可解侬心事”则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嫦娥作为月宫的象征,与作者的思念相呼应,体现了人对爱与理解的追求。

最后两句“侬怕愁遮。只恨伊人在水涯。”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曹景芝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对爱情的敏感捕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凌波立尽花阴月:在月光下,水波荡漾,花影摇曳,我独自伫立。
    2. 窗掩文纱:窗帘轻掩,文雅的纱衣随风轻卷。
    3. 一树梧桐影又斜:一棵梧桐树的影子在斜阳中摇曳,增添了一丝幽静。
    4. 姮娥可解侬心事:嫦娥或许能理解我的心事。
    5. 汝怕云遮:你害怕云雾遮挡。
    6. 侬怕愁遮:我更怕愁苦的阴霾笼罩心头。
    7. 只恨伊人在水涯:只恨那心爱的人远在水边,无法相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嫦娥比作能理解心事的存在,增添情感的代入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衣捲轻纱”与“窗掩文纱”形成对比,提升了语言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人对爱情与理解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月夜:象征着宁静与思念,常常引发人的情感回忆。
  • 花阴:代表了美好与柔情,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情感状态。
  • 梧桐树: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古代诗词中常用梧桐树来表达离愁别绪。
  • 嫦娥:作为月宫的女神,她的存在增添了诗的神秘感与情感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 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 B. 月宫的嫦娥
    • C. 伤心的离人
  2. “只恨伊人在水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爱的厌倦
    • B. 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比较曹景芝的《采桑子 月夜忆素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皆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孤独,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而充满女性特有的柔情,而曹景芝则在优美的意境中融入了对嫦娥的神秘感,展现了更为个人化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集》
  • 《清代词人传记》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