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慧寺》

时间: 2025-01-01 12:45:46

苍凉平野望招提,岸蓼汀凫水四围。

石径行来红叶满,钟声断处白云飞。

厨寒芋火僧慵惯,户罥蛛丝客到稀。

剩有一湾明月在,殷勤相逐送余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通慧寺
作者: 吴俊升 〔清代〕

苍凉平野望招提,
岸蓼汀凫水四围。
石径行来红叶满,
钟声断处白云飞。
厨寒芋火僧慵惯,
户罥蛛丝客到稀。
剩有一湾明月在,
殷勤相逐送余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苍凉的平野上,远望那座招提寺,四周水边生长着岸边的蓼草,水面上有野鸭游弋。沿着石径走来,满地红叶铺展,钟声在远处回荡,白云在钟声的断处飘飞。厨房里的火焰寒冷,僧人们习惯了懒散的生活,窗户上挂满了蛛丝,来访的客人稀少。只有那一湾明月依然清澈,殷勤地伴我归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凉:形容空旷、冷清的样子。
  • 招提:寺庙的名字或指代寺庙。
  • 岸蓼:岸边的蓼草。
  • :水边的小洲。
  • :野鸭。
  • 红叶满:满地红色的树叶。
  • 钟声断处:钟声响起的地方。
  • 厨寒:厨房里寒冷。
  • 芋火:火焰,指做饭的火。
  • 僧慵惯:僧人习惯了懒散的生活。
  • 户罥蛛丝:窗户上挂满了蛛丝。
  • 余归:我归去。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寺庙环境和僧侣生活,反映了清代文人的闲适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俊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通慧寺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通慧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孤寂的寺庙环境。开头两句“苍凉平野望招提,岸蓼汀凫水四围”,既描绘了自然的广阔与宁静,又引发人们对孤独的思考。诗人用“石径行来红叶满”展现出秋天的美丽与凋零,红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钟声断处白云飞”,钟声的悠扬与白云的飘浮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之后的几句“厨寒芋火僧慵惯,户罥蛛丝客到稀”,则反映了僧人的懒惰与冷清的环境,给人一种落寞的感觉。最后,“剩有一湾明月在,殷勤相逐送余归”,明月象征着希望与归属,诗人在孤独中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然于世俗之上的淡泊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凉平野望招提:在苍凉的平原上,远望着招提寺,感受到一种空旷和寂静。
  • 岸蓼汀凫水四围:四周是水边的蓼草,水中有野鸭游弋,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石径行来红叶满:沿着石头小路走来,满地都是红色的落叶,表现出秋天的气息。
  • 钟声断处白云飞:钟声在远方响起,似乎与白云相伴,形成一种悠远的景象。
  • 厨寒芋火僧慵惯:厨房里火焰寒冷,僧人们习惯了懒散的生活,反映出寺庙的安静和淡泊。
  • 户罥蛛丝客到稀:窗户上挂着蛛丝,来访的客人很稀少,显示出孤独和冷清。
  • 剩有一湾明月在:只有那一湾明月依然清朗,象征着希望的存在。
  • 殷勤相逐送余归:明月似乎在殷勤地追随我,送我回家,表达了对归属感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庙环境与内心情感结合,形成一种意象。
  • 拟人:明月被赋予了追随的动作,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宁静的寺庙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淡泊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凉:象征冷清与孤独。
  • 红叶:象征秋天与生命的无常。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
  • 明月:象征希望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凉平野”的“苍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寂静
    C. 欢乐
    D. 忧伤

  2. “剩有一湾明月在”中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失落
    C. 希望
    D. 忘却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通慧寺》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寺庙的宁静生活,而后者则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二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