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公鹰》

时间: 2025-01-19 17:50:59

与鹰写真惟楚公,与公作歌惟老杜。

画托此歌以不朽,至今人诵抟空句。

相传妙画旧通灵,乌鹊不敢巢庭树。

饥未饱肉资远击,凛然戴角乃□顾。

枯枝绝笔半已讹,飞鸟脱字无缘补。

好事能来一赏音,不必移之在缣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公鹰
范令闻 〔宋代〕

与鹰写真惟楚公,与公作歌惟老杜。
画托此歌以不朽,至今人诵抟空句。
相传妙画旧通灵,乌鹊不敢巢庭树。
饥未饱肉资远击,凛然戴角乃顾。
枯枝绝笔半已讹,飞鸟脱字无缘补。
好事能来一赏音,不必移之在缣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楚公鹰的赞美,提到楚公的画技和杜甫的诗才。诗中提到这幅画作是永恒的,至今仍有人吟诵它的诗句。传说这幅画的技艺非常高超,连乌鸦和喜鹊都不敢在庭院的树上筑巢。即使饥饿,也要远距离地捕猎,昂首阔步地回头看。画的残缺已经有些失真,飞鸟的字句也无法再补全。美好的事物可以来一声赞美,不必拘泥于纸绢之上。

注释

  • 楚公:楚国的一位公爵,指代与鹰的关系。
  • 老杜: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才著称。
  • 抟空句:在空中吟唱的诗句,指诗歌的传颂。
  • 妙画:技艺高超的画作。
  • 乌鹊:乌鸦和喜鹊,象征不敢在此处栖息的胆怯。
  • 饥未饱:形容饥饿却仍要追求更远的猎物。
  • 凛然戴角:形容鹰的威严和高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令闻,字子瑜,号竹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作品的清新和洒脱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风景为题材,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楚公鹰》创作于宋代,正是南宋文人追求个性表达和自然美的时期。诗中通过对鹰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崇尚。

诗歌鉴赏

《楚公鹰》是一首兼具写实与抒情的诗,既表现了鹰的威武形象,又蕴含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开头通过“与鹰写真惟楚公”的提法,明确了该诗的主题,即对鹰的描绘。接着,诗人引入杜甫,这使得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对动物的描写,更上升到对诗歌艺术的探讨。诗中提到的“至今人诵抟空句”,说明这幅画作与诗歌的永恒价值。接下来的句子则展现出鹰在自然中的生存状态,表现出其不屈的精神。全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也由对鹰的赞美转向对艺术的深思,最终回归到对“好事”的展望,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与鹰写真惟楚公:强调楚公与鹰的关系,表现出其与众不同的画技。
  2. 与公作歌惟老杜:将楚公的画与杜甫的诗相提并论,显示艺术的高尚。
  3. 画托此歌以不朽:这幅画作与诗句相辅相成,形成不朽之作。
  4. 至今人诵抟空句:即使时光流逝,仍有人吟唱其诗句。
  5. 相传妙画旧通灵:传说这幅画有灵性,技艺高超。
  6. 乌鹊不敢巢庭树:连平常的鸟类都不敢在这里安家,显示出鹰的威严。
  7. 饥未饱肉资远击:鹰虽然饥饿,依然远出捕猎。
  8. 凛然戴角乃顾:鹰的高贵形象,展现出它的威严。
  9. 枯枝绝笔半已讹:画作的缺失与不完美。
  10. 飞鸟脱字无缘补:字句的残缺,难以再补全。
  11. 好事能来一赏音:美好的事物值得赞美。
  12. 不必移之在缣素:不需要把赞美局限于纸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楚公与鹰相提并论,表现出其伟大。
  • 拟人:鹰被赋予了人类的特性,表现其高贵。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艺术的永恒价值,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对鹰的描绘,表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贵、力量与自由。
  • 楚公:代表了艺术与人格的理想化。
  • 乌鹊:象征着普通与卑微的生物,不敢与雄鹰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楚公鹰》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范令闻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老杜”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杜牧
    C. 白居易
    D. 王维

  3. 诗中“乌鹊不敢巢庭树”说明了什么? A. 鹰的威严
    B. 树的美丽
    C. 鸟的生活习性
    D. 庭院的宁静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鹅》 王安石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咏鹅》:同样以动物为题材,但更侧重于描述生活的幽默与乐趣。
  • 《登高》 杜甫: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选》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