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六 望谢公青墩故园读书处,三和前韵》
时间: 2025-01-04 07:50:58意思解释
满江红 其六 望谢公青墩故园读书处,三和前韵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瓦釜雷鸣,难复问黄金土价。
阅多少初莺早雁,花开叶谢。
炙毂因人谁见许,新亭有泪无从洒。
尽滔滔日夜大江流,如斯者。
故园栗,微霜罅。
北堂枣,疏篱下。
爱鲍君知我,陈侯均社。
输粟昔曾传柱史,入赀犹欲夸司马。
遍天涯购得计然书,何求也。
白话文翻译
大锅发出的雷鸣声,难以再去问黄金和土地的价格。
经历了多少初春的小莺和早秋的大雁,花开花谢都已成往事。
炙热的车轮因谁而许诺?新亭里泪水无处可洒。
滔滔江水日夜流淌,真是如斯。
故乡的栗树,微霜透出裂缝。
北堂的枣树,长在稀疏的篱笆下。
我爱鲍君了解我,陈侯与我志同道合。
我曾经用粮食传递历史,进贡的财物仍想夸耀司马。
我在天涯海角购得的书籍,究竟还有什么追求?
注释
- 瓦釜雷鸣:指微不足道的事物发出巨大的声响,寓意无奈与无聊。
- 黄金土价:指财富与实际价值的关系,隐喻对物质的关注。
- 炙毂:比喻名利与热切的追求。
- 新亭:可能指的是自己曾经的寓所或书斋。
- 鲍君:指鲍照,与诗人有相同的志趣与情怀。
- 陈侯:可能指陈蕃,寓意志同道合的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独特,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董元恺对故园的怀念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头“瓦釜雷鸣”便设下了一个矛盾的画面,暗示了社会上那些微不足道的声音却在喧嚣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令诗人感到无奈。紧接着,通过对春秋交替的描写,诗人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惋惜与无奈。
“尽滔滔日夜大江流,如斯者”一句,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时间如水流逝,带走了一切。故乡的描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份怀旧情感,栗树和枣树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平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故园图景。
在与友人交流的部分,诗人表现出对志同道合者的珍视,鲍君与陈侯的提及,显示了他渴望理解与共鸣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提及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也让人感受到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诗人虽然身处异乡,却依然心系故土与历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友情以及故乡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瓦釜雷鸣,难复问黄金土价。
以“瓦釜”的平庸比喻社会的喧嚣,反映出对物质价值的困惑。 -
阅多少初莺早雁,花开叶谢。
叙述时光流逝,春秋交替,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炙毂因人谁见许,新亭有泪无从洒。
流露出对名利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失落。 -
尽滔滔日夜大江流,如斯者。
以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表现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瓦釜”比作微不足道的事物,衬托出社会的浮躁。
- 对仗:如“花开叶谢”与“初莺早雁”,展现了春秋的循环。
- 拟人:如“新亭有泪”,赋予亭子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友情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瓦釜:象征微不足道的事物。
- 大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故园:象征诗人心灵的归属与怀念。
- 栗树与枣树:象征着故乡的自然景象与童年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亭”象征着什么? A. 热闹的场所
B. 诗人的怀旧之地
C. 朋友聚会的地方
答案:B -
“瓦釜雷鸣”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社会浮躁的无奈
C. 对故人的怀念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鲍君”与“陈侯”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志同道合的人
C. 诗人的对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静夜思》 李白: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满江红》与《静夜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满江红》更强调对时间流逝和理想追求的思考,而《静夜思》则更多地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董元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