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池》

时间: 2025-01-19 16:46:43

绿发柔莎碧甃连,湛如蛟穴贮寒泉。

谁将宝镜遗在地,照见浮云浸破天。

数鬣游鱼才及寸,一层绿荇小於钱。

待将闹物都除却,放出秋蟾夜夜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盆池
郑獬 〔宋代〕

绿发柔莎碧甃连,
湛如蛟穴贮寒泉。
谁将宝镜遗在地,
照见浮云浸破天。
数鬣游鱼才及寸,
一层绿荇小於钱。
待将闹物都除却,
放出秋蟾夜夜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宁静的池塘景象,池塘的水面如同寒泉一般清澈,四周是柔软的绿草,似乎与碧绿的池底融为一体。诗中提到的“宝镜”象征着明亮的水面,映照着天空中的浮云,仿佛将天空的美景一并收纳。水中小鱼游动,似乎短小而可爱,水面漂浮着的绿荇则比钱币还要小。诗人期待将池塘中的杂物清理干净,最终归还池塘一个宁静的空间,期待着秋天的明月在夜空中高挂,圆润而明亮。

注释:

  • 绿发:形容水草的颜色,青翠而柔软。
  • 柔莎:指柔软的水草。
  • 碧甃:指池底的青色石块。
  • 蛟穴:蛟龙的巢穴,形容水的深邃。
  • 宝镜:比喻清澈的水面。
  • 浮云:天上的云彩。
  • 数鬣:形容游鱼的少。
  • 绿荇:水面漂浮的水草。
  • 秋蟾:指秋天的月亮,蟾蜍象征月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獬(生卒年不详),字仲华,号白云,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盆池》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环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个人的内心追求。诗中通过对池塘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盆池》以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诗的前两句描绘出碧绿的水草与清澈的水面,展示出池塘的美丽与静谧。尤其是“湛如蛟穴贮寒泉”的比喻,使人感受到水的深邃与清凉,仿佛能听到水流的声音,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谁将宝镜遗在地,照见浮云浸破天”,则用“宝镜”来比喻水面,突出了水面的明亮与反射。这里的“浮云”恰好映衬了天空的辽阔,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转向了对池塘内生物的观察,数只游鱼和浮萍构成了生动的画面,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细腻关怀。最后两句“待将闹物都除却,放出秋蟾夜夜圆”,表达了诗人希望清理杂物,恢复自然宁静的愿望,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发柔莎碧甃连:描绘了水草与池底的色彩,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湛如蛟穴贮寒泉:水的清澈与深邃,暗示了其神秘与宁静。
  • 谁将宝镜遗在地:水面如镜,反射出天上云彩,生动形象。
  • 照见浮云浸破天:浮云的变化与天空的辽阔,展现了自然之美。
  • 数鬣游鱼才及寸:小鱼的游动,生动地呈现了池塘的生机。
  • 一层绿荇小於钱:绿荇的细小,传达出池塘的清幽。
  • 待将闹物都除却:渴望净化环境,恢复宁静。
  • 放出秋蟾夜夜圆:期待明月高悬,暗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镜”比喻水面,生动形象。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增添了意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厌倦,体现出一种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宝镜:象征明亮、清澈的内心世界。
  • 浮云:象征自由与悠然的生活态度。
  • 秋蟾:象征宁静与圆满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盆池》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郑獬
    D. 李白

  2. 诗中“宝镜”比喻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清澈的水面
    C. 美丽的花朵
    D. 高远的天空

  3. 诗人希望清理哪些东西? A. 水草
    B. 杂物
    C. 鱼类
    D. 云彩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 温庭筠的《梅花》

诗词对比:

  • 郑獬的《盆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郑獬更突出宁静的池塘,王维则描绘山中的秋天,体现出不同的自然意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