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甥棠美昼眠?此诗为晁补之作?》

时间: 2025-01-08 18:58:14

炎歊五月北窗凉,更觉甘如饭稻粱。

宰我粪墙讥敢避,孝先经笥谑兼忘。

忧虞心谢知时雁,安稳身同挂角羊。

要识熙熙不争兢,华胥别是一仙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炎歊五月北窗凉,更觉甘如饭稻粱。
宰我粪墙讥敢避,孝先经笥谑兼忘。
忧虞心谢知时雁,安稳身同挂角羊。
要识熙熙不争兢,华胥别是一仙乡。

白话文翻译:

五月的炎热消退,北窗透来的凉意,让我感到比稻米和粮食更为甘甜。
宰相的粪墙让我不敢避开,孝顺与先辈的教诲我也有些遗忘。
忧虑的心情已然放下,正如那知时的雁,安稳的身体也像挂角的羊。
想要了解那种熙熙攘攘的生活,却不愿意争争吵吵,华胥之地才是真正的仙境。

注释:

  • 炎歊:炎热的夏天,这里指五月的酷热。
  • 宰我粪墙:宰相的粪墙,指的是权贵的腐败与不堪。
  • 孝先:指对先辈的孝敬。
  • 忧虞:忧虑和担心。
  • 知时雁:指懂得时节变化的雁,象征聪明和适应。
  • 华胥: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作,且多呈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他在此地遭遇困境,但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淡泊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经历生死、权力与理想的挣扎中所表现出的旷达与从容。首联以“炎歊五月北窗凉”开篇,立即引入了读者的感官体验,炎热的夏天逐渐消退,北窗的微风带来一丝凉意,正如他心境的变化。接着,他用“甘如饭稻粱”表达了对生活简单乐趣的珍视。

诗中提到“宰我粪墙”,这是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表现了他对权贵的不屑与对自我的反思。苏轼在这里揭示了世态炎凉,虽身处困境,依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表现出其对传统孝道的思考与超越。

“忧虞心谢”一联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释然,像那知时而飞的雁,安稳的生活宛如挂角的羊,表明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最后两句通过对“熙熙不争”的认识,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华胥之地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体现了对自由、安宁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炎歊五月北窗凉:描绘了夏末初秋的自然景象,北窗的凉意使人感到心情愉悦。
  2. 更觉甘如饭稻粱:强调这种凉意让人感到生活的甘甜,比粮食更令人满足。
  3. 宰我粪墙讥敢避:对权贵的讽刺,表明自己在政治上无力回天。
  4. 孝先经笥谑兼忘:对传统观念的反思,虽然懂得孝道,但在现实中难以践行。
  5. 忧虞心谢知时雁:表达了对忧虑的释然,像雁一样懂得顺应时节。
  6. 安稳身同挂角羊:安稳的生活像挂角的羊,象征安宁。
  7. 要识熙熙不争兢:想要理解社会的繁忙,却不愿意参与其中。
  8. 华胥别是一仙乡:向往理想的生活,华胥之地是精神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甘如饭稻粱”形容凉意的甜美。
  • 对仗:如“忧虞心谢”与“安稳身同”,形成音韵和谐。
  • 象征:华胥象征理想生活。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平淡与困扰,表达了苏轼对世事的感悟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同时体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 北窗:象征着宁静、深思的环境。
  • 凉意:代表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知时雁:象征智慧与适应力。
  • 华胥:理想化的境界,代表心中的桃花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华胥”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恋爱
    • D. 友情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权贵的不满
    • B. 对生活的淡泊与理想的追求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苏轼更加内敛,李白则更显豪放。
  • 苏轼与陶渊明:都向往田园生活,苏轼在诗中表现出对社会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的隐逸精神。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