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赵叔达侍郎挽辞 其一》 作者:史浩 〔宋代〕
诗歌内容: 山东真相种,邂逅处鄞川。折桂丹犹渥,持荷紫更鲜。清谈誇众口,大笔炳遗编。无限凌云气,沈埋向九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赵叔达的侍郎的英才与风范。诗中提到,山东的真才实学如同青松般扎根生长,在鄞川偶然相遇。他在折桂时的辉煌成就依然如鲜花般绚烂,手握荷花的香气更加馥郁。清谈间,他的言辞引人称赞,才华横溢的他留下了辉煌的著作。尽管他已逝去,但那凌云之志仍然高昂,深埋于九泉之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真相:真实的才华或品德。
- 邂逅:偶然相遇。
- 折桂:比喻获得功名。
- 丹犹渥:形容成就仍然鲜明。
- 清谈:高雅的讨论或交谈。
- 炳遗编:光辉的著作和留下的文才。
- 凌云气:高远的志向。
- 九泉:指阴间或亡者之地。
典故解析:
- “折桂”源于古代科举考试的比喻,寓意获得荣誉。
- “九泉”常用以指代死者的安息之地,表达对逝者的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生卒年不详),字子昊,号青云,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历任多职,尤其以其诗词著称,作品多反映士人的志向与情怀,风格沉稳大方。
创作背景: 本诗是为了悼念赵叔达而作,表达了对其才华和人格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追思。
诗歌鉴赏
《赵叔达侍郎挽辞 其一》是一首抒情悼亡诗,诗人在哀悼赵叔达的同时,表达了对其才华与高洁品德的高度赞扬。诗中前四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赵叔达的卓越成就与人格魅力。开篇以“山东真相种”引入,展现其真实的品德和才华,接着以“折桂丹犹渥”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学术成就和地位,意图强调虽然他已逝去,但其成就依然鲜明如花。
后四句则转向对其精神气质的追忆,强调他在清谈中展现的高雅风范,以及留下的光辉著作,进一步提升了对其才华的赞美。最后两句以“无限凌云气,沈埋向九泉”结束,既是对赵叔达的追思,也是对他高远志向的认可和怀念,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东真相种:揭示赵叔达的真实才能。
- 邂逅处鄞川:强调偶然相遇的缘分。
- 折桂丹犹渥:比喻其成就如花般灿烂。
- 持荷紫更鲜:形容其人品如荷花般清丽。
- 清谈誇众口:他在交谈中受到赞赏。
- 大笔炳遗编:强调其文才与留下的著作。
- 无限凌云气:表现其高远的志向。
- 沈埋向九泉:表达对其逝去的哀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折桂”比喻获得功名。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美感。
- 夸张:如“无限凌云气”强调志向的高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赵叔达的追忆,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美,展示了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东:象征真实和根基。
- 桂:象征荣誉和成就。
- 荷:象征清雅和高洁。
- 凌云气:象征高远的志向。
- 九泉:象征死亡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折桂”指的是什么? A. 获得功名
B. 采摘桂花
C. 逝去的朋友 -
“无限凌云气”的意思是什么? A. 志向高远
B. 诗的意境
C. 朋友的气质 -
这首诗是为谁作的? A. 史浩
B. 赵叔达
C. 邂逅者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同样表达对友人的赞美与怀念。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对过往的追忆和英雄气概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史浩与杜甫的挽辞诗作均表现出深厚的情感,但史浩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才华与成就,而杜甫的则多反映社会忧患与时局动荡。两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
-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