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拭双鸾镜,山环六曲屏。
云端迸朝日,木杪见疏星。
梅坞春长在,柴门夜不扃。
援琴谁写景,思得与君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美丽景象:湖面如同一面双鸾镜子,水波荡漾;山峦环绕,仿佛是六曲屏风。朝阳从云端涌出,星星在树梢上隐隐可见。梅花的坞亭春意盎然,而柴门的夜晚却始终紧闭。提琴的人是谁在描绘这样的美景呢?我希望能与你一起欣赏这份美好。
注释
- 双鸾镜:指的是清澈如镜的湖面,比喻水面清亮如镜,鸾为一种传说中的鸟,象征美丽。
- 六曲屏:形容山环绕的情景,像是六曲的屏风,给人一种环抱的感觉。
- 云端:指高空中的云彩。
- 木杪:树梢,指高处的树枝。
- 梅坞:梅花丛生的地方,春天的梅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柴门:木柴做的门,表明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
- 援琴:指弹奏琴曲。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梅”常被用作清高、坚韧的象征,符合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生卒年不详),字子美,号澹庵,宋代诗人,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推崇。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常透出淡淡的忧伤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在东湖游玩时所作,描绘了湖光山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陪伴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东湖的美丽湖光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两句通过“水拭双鸾镜,山环六曲屏”展现出湖面如镜的宁静与山的环绕,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而后两句通过“云端迸朝日,木杪见疏星”描绘了清晨的生机与希望,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接下来的“梅坞春长在,柴门夜不扃”则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思索着生活的意义,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最后两句“援琴谁写景,思得与君听”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陪伴的渴望与欣赏美景的心情,整个诗歌在自然美和人情温暖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深厚的情谊。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水拭双鸾镜”:水面清澈,宛如贵重的镜子,映照着美丽的景色。
- “山环六曲屏”:山围绕着湖面,形成如屏风般的视觉效果。
- “云端迸朝日”:早晨的阳光从云层中洒下,给人以希望。
- “木杪见疏星”:树梢上隐约可见的星星,表明夜晚的余韵。
- “梅坞春长在”:春天的梅花依然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柴门夜不扃”:柴门紧闭,暗示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
- “援琴谁写景”:提琴的人是谁,暗示着自然美的创造者。
- “思得与君听”:渴望与友人一起分享这美好的景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双鸾镜,形象生动。
- 对仗:如“水拭双鸾镜,山环六曲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陪伴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意象分析
- 水:象征自然的清澈与宁静。
- 山:象征稳重与包容。
- 梅花:象征坚韧与春天的希望。
- 琴:象征艺术与友谊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拭双鸾镜”中“双鸾”指的是: A. 两只鸟
B. 两面镜子
C. 一种美丽的景象 -
诗中提到的“梅坞”象征: A. 冬天的冷清
B. 春天的生命力
C. 夏天的炎热 -
“思得与君听”表达了诗人: A. 对音乐的热爱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史浩《次韵孙季和东湖二诗》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史浩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内心情感交流,而苏轼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变幻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历代诗人研究》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