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持橐甘泉日,英声耸缙绅。
循良六郡守,蹇谔一台臣。
德亚耕萃叟,年同钓渭人。
设施浑未尽,识者为眉颦。
白话文翻译:
在甘泉山持囊而游的日子,他的英名高悬于士大夫之上。
他像六郡的明君一样守正出行,而蹇谔则是一位明理的臣子。
道德如同耕作的老者,年龄与钓鱼的渭水人相仿。
他的事业尚未完全,识者对此不禁皱眉。
注释:
字词注释:
- 持橐:持着盛物的囊,意指持有知识或财富。
- 甘泉:指甘泉,寓意清净而美好的地方。
- 英声:指杰出的名声。
- 缙绅:指士大夫或高官显贵。
- 循良:指秉持良善的道德。
- 蹇谔:指为人正直、善于劝谏的人。
- 德亚:指品德高尚的人。
- 耕萃叟:指专心耕作的老人。
- 钓渭人:指在渭河钓鱼的人,象征安逸生活。
- 设施:指事业或成就。
- 识者:指有见识的人。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循良六郡守”可能指代历史上著名的明君,象征着为民服务的良好品德。而“钓渭人”则可能与渭水流域的渔民生活相关,代表一种归隐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元瑜,号逸舟,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尤以咏怀和挽歌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了悼念一位在学术和道德上都颇有建树的人,表达对其的怀念与敬仰,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
诗歌鉴赏:
《吴明可阁学挽辞》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现了对一位贤德之士的追思。诗的开头“持橐甘泉日,英声耸缙绅”,用“甘泉”来比喻清净的精神境界,展现了诗人对逝去者的崇敬与怀念。“英声耸缙绅”则强调了其卓越的品德与声望,正如高耸入云的山峰,令人仰望。
接下来的“循良六郡守,蹇谔一台臣”,则进一步描绘了逝者的品德与为官的态度,表现出他为民所做的贡献与正直的品格。诗中通过“德亚耕萃叟,年同钓渭人”,借用耕作与钓鱼的形象,传递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隐含着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设施浑未尽,识者为眉颦”点明了逝者的未竟事业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对知识与德行的敬佩,以及对未完事业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持橐甘泉日:持囊在甘泉游览,暗示知识或财富的拥有,代表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 英声耸缙绅:英名高悬,反映逝者的威望与德行。
- 循良六郡守:以良善治理六郡,展现了其为政的德行。
- 蹇谔一台臣:正直的臣子,代表忠诚与明理。
- 德亚耕萃叟:道德如同耕作的老人,传达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美德。
- 年同钓渭人:与钓鱼者同龄,隐喻安逸的生活与理想。
- 设施浑未尽:未完成的事业,暗示对其理想未能达成的惋惜。
- 识者为眉颦:有识之人对此感到忧虑,表现出对逝者成就的认可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物的品德比作高耸的山峰,以突显其卓越。
- 对仗:如“循良六郡守,蹇谔一台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甘泉”、“钓渭”等意象,传递了清净与安逸的生活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追忆,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未竟事业的尊重与惋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甘泉:象征清净与纯粹,代表理想的精神境界。
- 缙绅:象征士人阶层,表明社会地位与道德标准。
- 耕萃叟:象征朴实与勤劳,代表理想的人生态度。
- 钓渭人:象征安逸与自由,代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持橐甘泉日”中的“橐”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囊袋
- C. 田地
- D. 鱼竿
-
诗中提到的“蹇谔”指的是:
- A. 一位明君
- B. 一位忠诚的臣子
- C. 一位高尚的渔民
- D. 一位耕作的老人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 A. 对逝者的怀念
- B. 对财富的追求
- C. 对权力的渴望
-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 《悼亡诗》 作者:李清照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赞美,但《吴明可阁学挽辞》更侧重于对逝者品德的颂扬,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