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夹口二首》

时间: 2025-01-04 11:31:55

锺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

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锺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
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

白话文翻译:

钟山近在咫尺却被云雾遮蔽,更何况南楼和北斋呢?
昨夜月光明亮,我在江上做了一个梦,梦中我逆着潮水漂流到秦淮。

注释:

  • 锺山:指钟山,位于南京,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 咫尺:咫尺天涯,形容距离非常近。
  • 南楼与北斋:指的是诗人所处的环境,南楼和北斋是南京地区的一些建筑。
  • 月明:月光明亮。
  • 江上梦:在江上做梦,形容悠然自得的心境。
  • 逆随潮水:逆着潮水而行,体现了追寻和探索的意向。
  • 秦淮:秦淮河,流经南京,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新法”的倡导者,主张政治、经济改革,提倡的“变法”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王安石的诗词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常常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江宁夹口二首》是王安石在任职南京时创作的,描写了他对家乡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内心的思绪。诗中通过对钟山和秦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自然的依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两联描写,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首联“锺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用“咫尺”与“被云埋”的对比,表现出山的近与远,隐喻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与不明。这一联通过对比的手法,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中的迷茫和无奈。

次联“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则通过梦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惆怅的氛围。月光明亮照耀江面,诗人仿佛在梦中顺流而下,逆着潮水向秦淮河漂流,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向往,也是对故乡的深刻怀念。整首诗在描绘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锺山咫尺被云埋:钟山虽近,却因云雾而无法清晰可见,暗示现实中的许多美好因种种因素而难以触及。
  • 何况南楼与北斋:南楼和北斋更是远在天边,进一步强调了与美好景色的距离感。
  • 昨夜月明江上梦:在月光明亮的夜晚,诗人做了一个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逆随潮水到秦淮:梦中逆流而上,象征着追寻与探索,让人感受到一种向往与追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咫尺”与“被云埋”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心情的复杂。
  • 意象:月亮、江水、钟山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而略带惆怅的画面。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使之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向往,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锺山: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人类的渺小。
  • 月明:象征着光明、希望与美好。
  • 江水:流动的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秦淮: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意味着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锺山”是指哪个地方?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杭州

  2. 诗中的“昨夜月明”后面接的是哪个意象? A. 星辰
    B. 江上梦
    C. 山川
    D. 河流

  3. 诗中“逆随潮水到秦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向往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江宁夹口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都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王安石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