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僧道升二首》
时间: 2025-01-19 21:48: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僧道升二首
王安石
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
闻有道人者,於今号禅伯。
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
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
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
白话文翻译
与僧道升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年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初次遇见道升时,他的皮肤光滑而白皙;如今为什么要忍受衰老,手脚却变得粗糙而黑暗?听说有位道人,现在被称为禅伯,他用一句话来讥讽我,西去时瘦得如同腊肉。你看那青青的树枝,在寒冷的岁月中依然保持着美丽的颜色。这棵松树同样有自己的情感,何必去在意庭前的柏树?
注释
- 肤腴:指皮肤光滑、丰满。
- 皴:指皮肤干裂、粗糙。
- 道人:指修道的人,通常是指修行高人。
- 禅伯:指精通禅宗的人,带有尊称。
- 瘦如腊:形容人消瘦,像腊肉一样。
- 青青枝:指树木的绿枝,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岁寒:指寒冷的季节,借指艰难的环境。
- 庭前柏:指庭院前的柏树,象征着坚韧和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提倡政治、经济改革。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清丽,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与僧道升》是王安石在与道升相识后,感悟人生和岁月流逝而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自然生命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对人的影响。诗人通过对道升初见时的描绘,以及如今的衰老,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开头的“肤腴仍洁白”与后面的“手脚皴以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衰老的感慨与对昔日青春的怀念。道升被称为“禅伯”,表明他在修道方面的成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修行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反思。
在对生活的观察中,诗人提到“青青枝,岁寒好颜色”,这是对自然的赞美,表明在困境中也能保持生命的活力与美丽。同时,通过“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强调松树的坚韧与情感,暗示人应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坚定。整首诗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具有哲理性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句中描绘初见道升时的美好状态,表现出对昔日青春的怀念。 -
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
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与困惑,手脚的粗糙象征着岁月的侵蚀。 -
闻有道人者,於今号禅伯。
引入道升的身份,表明他在修行方面的成就,带有尊重的意味。 -
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
描述道升用一句话调侃自己,表明自己在生活中的困顿与消瘦。 -
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
通过自然景象表现生命的顽强,强调在逆境中也能保持美丽。 -
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
以松树和柏树作对比,强调松树的内心世界,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时的变化,突出衰老的主题。
- 拟人:松树被赋予情感,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
- 比喻:将“瘦如腊”作为形象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衰老。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衰老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达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强调在困境中仍应保持内心的坚韧与美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肤腴:象征青春与美好。
- 青青枝: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松:象征坚韧、长寿和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肤腴”是指什么?
- A. 瘦弱
- B. 光滑丰满
- C. 疲惫
-
“岁寒好颜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寒冷的厌恶
- B. 对生命坚韧的赞美
- C. 对自然的冷漠
-
诗中“此松亦有心”是什么意思?
- A. 松树没有情感
- B. 松树与柏树无关
- C. 松树有自己的情感与意志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王安石的《与僧道升》侧重于对衰老和自然的感悟,而李白的《将进酒》则更多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两者都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