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山古名胜,飞策上云关。
碧藓揉红雨,青萝拥翠环。
峰阴春木润,日落晚山殷。
屐齿曾游处,风流许共攀。
白话文翻译:
东山是古代的名胜之地,骑马奔腾而上云端的关口。
青绿色的苔藓在红色的雨中交织,青藤环绕着翠绿的山环。
山峰的阴影中春天的树木滋润,日落时分晚山显得格外红润。
我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愿意与风流之人一起攀登。
注释:
- 东山:古代著名的山名,象征着风景名胜。
- 飞策:形容骑马快速奔行,策马而上。
- 碧藓:青色的苔藓,这里形容自然的生机。
- 青萝:青藤,常用以描绘山间的美丽景色。
- 峰阴:山峰的阴影,指山中阴湿的环境。
- 屐齿:木屐的印痕,象征曾经的游历。
典故解析:
东山在中国文学中常与隐士和名士联系在一起,象征着高洁、脱俗的生活理想。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际交流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浦镗,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登东山》写于作者游览东山之际,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以及对友人共游的期待。
诗歌鉴赏:
《登东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东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句“东山古名胜”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主题,营造出一种悠久的文化氛围。接下来的“飞策上云关”则通过生动的动态描写,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中通过“碧藓揉红雨”的描写,将青苔与雨水的交融表现得极其细腻,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接着的“青萝拥翠环”,则进一步丰富了山间的层次感,使得景物更加生动。最后两句“屐齿曾游处,风流许共攀”则将个人的经历与友人的交流结合起来,表达出一种交友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和共鸣的期待,使这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更具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山古名胜:点明东山的历史地位与名胜特征。
- 飞策上云关:形象地描绘骑马上山的急促情景,表现一种向上的力量。
- 碧藓揉红雨: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雨后山间的生机。
- 青萝拥翠环:描绘藤蔓环绕的景象,增添山的青翠之美。
- 峰阴春木润:暗示春天的生命力,表现自然的韵味。
- 日落晚山殷:用“殷”字强调夕阳染红山的壮丽景象。
- 屐齿曾游处:留下足迹,暗示对过往的怀念。
- 风流许共攀:表达对友人共游的期待,增添人情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藓揉红雨”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青萝“拥翠环”,赋予植物以动作,增添生动感。
主题思想:
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流露出对友谊的向往与共游的期待,表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山:象征名胜与历史的厚重感。
- 碧藓与红雨: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 青萝: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飞策上云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轻松的散步
B. 骑马奔赴
C. 徒步攀山
答案:B -
“碧藓揉红雨”中的“揉”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屐齿”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经历
B. 未来的梦想
C. 友谊的深厚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对比浦镗的《登东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的美,但王维更注重于情感的抒发与孤独感,而浦镗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谊的期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浦镗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