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
时间: 2025-01-04 06:52: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
作者:杨万里 〔宋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东坡(苏轼)故居的怀念和对诗人创作的感慨。诗人提到自己曾因诗歌而被贬谪,苏轼的成就和影响使他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困扰,但他也认为天公是一位爱好佳句的存在,给予诗人创作的灵感。虽然眼前的风景和历史都不能完全满足诗人的创作欲望,但诗人依旧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最后,诗人感叹没有人能再来吟咏东坡的诗句,留下的只有“无邪”二字。
注释
- 迁谪:指因犯错误被贬到偏远地方。
- 造物困嘲弄:指造物主对人的捉弄。
- 无邪:指没有杂念,纯真无邪。
典故解析
-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李白、杜甫并称。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经历了多地的生活。
- 东坡:苏轼的号,诗人对其故居的追忆体现了对其文学成就的钦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文笔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游览东坡白鹤峰时,表达了对苏轼的崇敬与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历史和文学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一首诗通过对东坡白鹤峰的游览,引发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学的思考。诗人在回顾苏轼一生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天公爱佳句”,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和对文学的尊重。每一句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个人情感,展示出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美好诗句的向往。而“无邪”四字更是点明了诗中追求纯洁和真实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不懈努力。整首诗气韵生动,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文情怀的抒发,展现了杨万里高远的思想境界和深刻的文学素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人自古例迁谪,苏李夜郎并惠州: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开篇,提到与苏轼、李白并称的历史背景。
- 人言造物困嘲弄,故遣各捉一处囚:表达对命运的不满,认为人们常被造物主捉弄。
- 不知天公爱佳句,曲与诗人为地头:天公似乎对诗人有恩,给予灵感与创作的机会。
- 诗人眼底高四海,万象不足供诗愁:诗人虽然志向高远,但眼前的景象依旧不能满足他的诗歌创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冠霞佩照宇宙,金章玉句鸣天球”,形成了音韵和谐的效果。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东坡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文学的敬仰与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追求真情和纯粹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鹤:象征着高洁与自由。
- 东坡:代表了文人理想和文化传承。
- 无邪:体现纯真与无瑕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无邪”指的是什么?
- A. 纯真无邪
- B. 复杂多变
- C. 不可捉摸
答案
- B. 宋代
- A. 纯真无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时的不同风格,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描写,而苏轼则更显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